本报讯 (记者 许旸) 人们很难界定英国作家杰夫·戴尔的叙事文体,但正是这种“四不像”文体,将小说、游记、评论、传记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而迷人的“杰夫·戴尔式文体”。日前,杰夫·戴尔的摄影随笔集 《此刻》、电影随笔 《潜行者:关于电影的终极之旅》 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引进出版,全书调动着香料般的文字与情绪,遍布于文本始终,给读者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
《此刻》 呈现了一部由无数瞬间组成的个人化摄影史,书中光影出自阿尔弗雷德·斯蒂格里茨、沃克·埃文斯、多萝西娅·兰格等世界著名摄影师的镜头。整本书以帽子、手掌、栅栏、路等摄影主题来架构。杰夫·戴尔曾师从艺术批评家约翰·伯格,《此刻》 也受到了伯格的影响。但他不像伯格那样纠缠于抽象命题,而是从摄影中牵引出形而上的哲学思考。他一如既往地用优雅、犀利、风趣的文字,分享了自己眼中的摄影世界,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读者看待摄影与世界的方式。
《潜行者》 则用文字还原了艺术大师塔可夫斯基电影 《潜行者》 的每个画面,并对其中所蕴含的隐喻与象征展开细致解读。由 《潜行者》 诱发的回忆与联想,丰富了原本严肃的电影文本,引领读者展开愉悦的电影探索之旅。
在评论界看来,杰夫·戴尔可以说是一只地地道道的“狐狸”———涉猎广泛,能体察世事的复杂微妙、亦不强求圆融一统,如狐狸般遇事灵活机变。他的作品题材跨度之大,几乎涵盖了音乐、文学、电影、旅行、摄影等各个领域,且总能一次又一次刷新非虚构写作的可能性,不断发现新的主题和写法,对每个领域都有独到的评述。
翻译家、书评人孔亚雷评价,杰夫·戴尔实践着一种“标准的情人式写作”———他迷上某个主题便穷追不舍,然后耳鬓厮磨、两情相悦,直到换至另一个主题。那也许就是为什么杰夫·戴尔的作品虽动用了多种令人生畏的后现代文学工具,如后设叙事、碎片拼贴等,却依然带来一种舒适和愉悦。“因为它们没有功利性,没有那种做作的文学野心。”在杰夫·戴尔的写作中,兴趣或者说欲望,是核心关键词。他最好的作品都源于热爱,源于对愉悦、对快乐顽强而孜孜不倦的渴求。杰夫曾对以下事物产生过阶段性狂热:爵士乐、电影、旅行以及军事。这些狂热后来无一例外地转化成了杰出作品,如 《然而,很美:爵士乐之书》 《懒人瑜伽》 等著作。“那些漫游般的视角,恣意生长的闲笔,令人惊艳的描绘……如果说学院派的学术专著像宏伟规整的皇家园林,那么杰夫·戴尔就是一座无拘无束、杂乱无章的秘密花园,里面充满了神秘、惊喜,以及生机勃勃的野趣与活力。”孔亚雷如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