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唐闻佳)为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昨天,上海临床研究协同发展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旨在汇聚临床研究专业领域资源,为推动本市临床研究的质效提升探索新路径、新模式,助力上海打造全球领先的生物医药产业高地。全国首个AI赋能临床研究大模型同期发布。
由上海临床创新转化研究院牵头,联合上海市45家医院、60家生物医药及器械企业等共同成立的上海临床研究协同发展联盟,将围绕推动医企高效协同、完善共识和团体标准、开展技术培训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工作,全面提升临床研究的质量和效率。
联盟由顶尖临床研究专家和药械企业研发专家组成临床研究专家委员会,聘请各专科领域学科带头人担任首席研究员,共同解决临床研究上下游的难点、堵点和痛点问题。
作为联盟业务开展的承载平台,“HI-CoNeCT临床研究医企协作网络平台”在会上正式发布。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主任王兴鹏介绍,该平台将促进医院、企业、受试者三方联动,不仅汇聚了一批临床研究的医疗机构和主要研究者(PI),还将集成受试者招募、临床研究、成果转化、临床应用等重要功能板块,通过智能匹配实现供需双方精准对接,并提供从项目立项到伦理审查、成果转化的“一站式”服务支持,保障联盟各项业务的顺利开展及成员单位间的高效协同。
为进一步促进临床研究项目的高质量开展,由上海临床创新转化研究院联合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自主研发的全国首个AI赋能临床研究大模型“X-Scholar杏林智研”在会上亮相。该模型可为医生和临床研究人员个性化推送全球前沿的临床研究成果,并通过人工智能赋能临床研究的设计、执行、分析和发布等各环节,促进高水平临床研究成果的高效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