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4-01-07 第27,832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1版:要闻

校企“同题共答”,8年迭代摆脱进口依赖

这家成立仅8年的大学生创业企业是如何做到的

       ■本报记者 沈湫莎
      
       当下,智能化、电动化是汽车发展的大势所趋,线控制动系统则是构成汽车智能底盘的关键技术之一。作为该领域国内市场份额第一的自主品牌,上海同驭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产品已应用于80多家企业的100多款车型上。这家成立仅8年的大学生创业企业是如何做到的?
      
       身为同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首批重点孵化企业,同驭汽车联手同济大学,解决了线控制动的自主构型、液压力动态控制算法、制动能量回收等一系列高难度技术问题,成为国内率先实现线控制动系统量产的企业,打破了我国汽车智能底盘核心零部件长期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助力“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
      
       8年时间迭代8代产品的背后,是校企“同题共答”释放出的“加速度”。日前,同驭汽车与同济大学合作完成的“集成电子驻车的线控电子液压制动系统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获得2023年度上海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奖二等奖。
      
       “三大利好”齐备,大学生逐梦智能汽车
      
       同驭汽车的故事要从创始人舒强考入同济大学汽车学院说起。这里承担了我国第一个汽车领域的国家973计划项目,诞生了我国第一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料电池轿车“超越一号”,也走出了大批汽车产业人才。
      
       2012年开始,舒强跟随导师研究线控制动。就像10年前智能手机取代功能手机一样,他预感汽车行业即将发生一场重大变革。拥有上百年历史的机械化汽车底盘,到了不得不数字化的阶段。
      
       然而,造车是一个极其看重资历、资源和资金的行业。2014年,舒强有过一次创业经历,这场短暂的“追梦”以失败而告终。很快,机会又来了。2015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正式施行,其中“鼓励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与企业相结合,联合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提法,让当时仍在读书但有强烈创业冲动的舒强为之振奋。
      
       “次年,我们就向学校打报告表示,线控底盘技术非常有前景,眼下是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好时机,并表达了创业意愿。”他说。
      
       在产业技术变革、政策号召鼓励、学校和导师支持“三大利好”下,2016年,正在读研究生二年级的舒强与两位导师一同创立同驭汽车,专注智能线控底盘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
      
       成立联合实验室,产学研协同不断“进化”
      
       “企业出题,高校答题”是产学研合作的经典模式。把自己的两位导师——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余卓平教授和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副院长熊璐教授拉入创始人团队,舒强顺理成章地采用了这一模式。
      
       随着公司的高速发展,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模式、机制也在不断“进化”。3年前,同驭汽车从市场嗅得商机,准备将驻车制动和行车制动两个系统整合为一个产品,但在攻克“驻车力矩”问题上遇到了困难。攻克这一难题需要大量且精确的数据,企业无法通过实车试验等方式去获取,而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恰恰拥有大量相关数据。
      
       2021年,同驭汽车投入100万元,与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成立“智能汽车线控底盘联合实验室”,双方设立共同课题集中攻关,此次获奖的“集成电子驻车的线控电子液压制动系统”就是双方“共同出题、共同答题”的结果。在“同题共答”的紧密合作中,同驭汽车团队设计了一种全新系统构型,同济大学研发团队则负责整体架构及功能设计,并完成了近百次软件算法优化及实车验证。▼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
      
       从技术到人才,校企合作跑出加速度
      
       伴随创新范式的变革,如今许多高科技领域并非严格遵循“0—1—10—100”的分段式转化,而是在最初的成果出现后就进入转化阶段,并在转化过程中不断迭代、加速落地并产生新的成果。“智能汽车线控底盘联合实验室”的成立,让同驭汽车在技术研发上进一步提速。短短两年多,联合实验室已完成3个课题,目前正在进行一项课题研究,还有一个酝酿中的课题“在路上”。
      
       比如,在同济大学研发团队的技术支持与协助下,同驭汽车完成了项目产品的总装线研制及柔性化升级,将换型时间由6小时减少到半小时,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在舒强看来,企业的优势在于市场嗅觉和应用研究,而产业化道路上的许多关键技术需要大学的基础研究托底支撑。
      
       眼下,同驭汽车与同济大学的校企合作仍在不断深化。作为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基地,汽车学院的学生可以到同驭的工厂车间实地感知企业的一线需求,以便更好地学以致用。
      
       据测算,2030年中国线控底盘核心部件产值将达2000亿元,增速迅猛,前景广阔。实现“从0到1”跨越的同驭汽车已跻身国内汽车智能驾驶系统一级供应商之列,并迅速成长为我国智能底盘关键技术的领跑者。下一步,他们将目光瞄准了更多汽车智能线控底盘上的核心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