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3-11-20 第27,784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4版:教科卫/公告

文化空间上新,满足师生破圈交流期待

兼具艺术性和思想性,一批申城高校文化新地标启用

坐落于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的大零号湾文化艺术中心。(华东师范大学供图) 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学生活动中心艺嘉楼。 (同济大学供图)制图:张继
       ■本报记者 吴金娇
      
       近日,同济大学全新的学生活动中心艺嘉楼启用,可升降的舞台让该校原创话剧《铸诗成剑》的展示堪称完美;今年10月启用的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大零号湾文化艺术中心是除专业剧院之外,上海规模最大、硬件条件最完备的高校艺术剧场之一……今年秋季学期,沪上多所大学校园“上新”文化新地标,校园“更新”从重功能性转向重思想性、艺术性和共享性。不少业界专家认为,当下更新后的校园公共文化空间越来越成为师生思想文化交流的理想之地,满足师生开启更多破圈跨学科交流的期待。
      
       新空间更重视开放共享性
      
       谈及新学期校园的变化,不少师生的直观感受是不仅散发着浓浓艺术气息,还能满足师生共享、交流的需求。
      
       如今大学生不出校园就可享受优质戏剧、音乐文化资源。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的大零号湾文化艺术中心启用以来先后举办了音乐会、咖啡文化节等活动。校方介绍,作为学校卓越育人新平台和文化建设新地标,这里既是文化演出的主要场所,也是开展艺术教育和美育实践的重要空间。
      
       “大学对各类文艺演出的需求越来越多,同时对于共享空间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长聘教授李麟学发现,这一轮校园更新中,高校更加注重公共文化空间的师生共享需求。同济大学最新启用的艺嘉楼不仅配置了可满足不同类型演出需求的剧院,还为学生开辟了报告厅、艺术排练厅等公共服务空间。如今,这里已成为同济独具魅力的人文景观,大气灵动的建筑造型和丰富的文化活动吸引师生频频打卡。
      
       同时,多所高校的“一站式”学生社区也相继焕新。比如,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西南九“一站式”学生社区内就新设了“青春会客厅”,包含阅读空间、沉浸式戏剧空间等多种共享空间。首部由学生社区自制的沉浸式戏剧《嗨,室友》就在此演出,收获如潮好评。本学期初,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除了对“一站式”学生社区外在文化景观进行升级,还在内部增设了明学悦读体验中心、立心研习心理工作坊等艺术空间,配备软硬件设施,满足师生开展各类文化活动的需要。
      
       大学期待更多“感人的空间”
      
       如果说,从前高校的校园建筑更强调规则、效率、单一的功能分区,比如上课、体育活动、用餐、居住,那么现在高校师生更期待具有疗愈功能的多元文化空间。用李麟学的话来说,校园文化空间应当是“感人的空间”,当学生漫步其中时,可以接受大学文化的无声熏陶。
      
       “充分挖掘、拓展校园空间的美育价值,让更多学生在校园漫步、交谈中启迪思考。”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宣传部副部长陈颖辉举例,该校松江校区内有一处湿地,过去周边利用率很低。但学校一项调研却显示,校内可供自由休息、清谈的公共空间难以满足学生需求。因此,新一轮校园更新就从湿地切入,所有公共文化空间的升级改造都围绕构建校园“15分钟阅读圈和文化圈”目标。当学生漫步校园,15分钟内可以体验到包含阅读、沙龙、艺术展览、生态探索等不同主题的活动。
      
       学校还设置了一批校园书房,有些由集装箱改造,有些通过临时建筑搭建。在这里,学生不仅可以阅读,还可以参与沙龙、论坛、展览等文化活动。如今,校园书房不仅是学校的知名文化地标,也是学生文化创意作品的展示平台。
      
       在无边界的校园空间激荡思想
      
       大学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就是无边界的交流。当下,沪上高校公共文化空间的升级改造,也正围绕这一目标开展。“这也是对大学精神的呼应。”李麟学说,无边界的学生生活空间,往往无形中传递一个信号:学生可随时进入不同的领域,打破专业的界限。
      
       以艺嘉楼为例,李麟学最得意的就是“垂直漫游校园”的设计概念。艺嘉楼总高10层,通过空间设计与结构的结合、不同尺度的庭院穿插,使得建筑融于景观之间。参观者通过坡道上下楼时,可以看到漫游式的学生自主活动空间,既相互交融又相互独立。建筑底层大厅还大量使用可折叠全开放玻璃门,为使用者提供了空间的多种组合及打开方式,呈现出空间绵延无界的效果。
      
       “绵延无界的空间,能够激发跨学科师生的思想碰撞。”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尹舜表示,传统校园建筑彼此独立,学院之间缺乏交流。他经手改造的华东理工大学晨园将原本建筑首层厚重的墙打开,改建为“透明泡泡大厅”。如今,这里已成为校内著名的“无墙美术馆”,用于各种展览,深受师生喜爱。“这样的环境有利于促进交流,思想激荡。”尹舜说,在建筑的助推下,“思维的墙”也会逐渐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