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3-09-28 第27,731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10版:特刊

上海自贸区率先探索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已写入外商投资法

一张清单为外商投资中国打开机遇之门

       ■本报记者 唐玮婕
      
       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定出台第一张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经过7次缩减,特别管理措施条目由最初的190项缩减至目前的27项,实现制造业条目清零,服务业领域持续扩大开放,投资自由化水平不断提升。
      
       十年来,这片“试验田”在汽车整车制造、金融服务、医疗服务、旅游服务、增值电信、检测认证、信用评级等60个开放领域实现一批全国首创项目落地,累计实到外资586亿美元,成为外资进入中国的开放枢纽门户。
      
       美安康质量检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7月。得益于2014年修订的负面清单,上海自贸试验区新增31条对外扩大开放措施,其中包括取消对外商投资进出口商品认证公司的限制,取消对投资方的资质要求。
      
       公司执行总裁斯榕告诉记者:“得知上海自贸区允许外资做检测认证,我和合作伙伴立刻就决定要回国投资创业。”从打定主意开始行动,到拿到营业执照,短短两周内,斯榕就梦想成真了:公司落地浦东金桥,成为上海自贸试验区扩区后第一家外商独资认证机构。
      
       在上海自贸试验区,美安康的业务很快就驶入快车道,凭借国际先进的食品安全理念、科学的产品创新研发技术、专业的检测技术以及权威认证,公司为中国食品、农产品行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帮助国内生产的食品和出口美国的食品、农产品以及食材原料企业进行本土化测试和认证,缩短认证周期,节省认证成本。
      
       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对过去外资逐项审批、合同章程实质性审查等“审批制”管理模式的颠覆性创新,是投资管理制度改革的核心,也是自贸试验区标志性的制度创新,对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外资三法”作出修改,在法律中确立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将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推广到全国。2019年颁布并于2020年实施的外商投资法明确规定,“国家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将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试点并逐渐成熟定型的改革成果总结上升为法律。
      
       数据显示,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10年来,扩大开放项目累计落地企业4669家,占新设外资项目总数的三分之一,在60个开放领域实现一批全国首创项目落地。服务业方面,融资租赁、网上零售、工程设计等领域已落地千余个项目,医疗服务、增值电信、国际船舶管理、职业技能培训等领域也吸引一批领军企业。制造业方面,新能源汽车、飞机制造、游艇设计等先进制造业领域引进特斯拉、芬坎蒂尼等一批龙头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