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嘉旖
概念验证,包含技术验证、商业验证,是创新成果转化的必经环节。环上大科技园与上海大学工训中心于今天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建概念验证中心,携手迈过“从0到1”的创新阶段——环上大科技园负责输送具有技术、市场转译能力的“技术经纪人”,帮助科研团队预判、对接市场需求;上海大学工训中心负责提供试验器械,确保技术验证更精准可靠。
“探索‘科技园区+高校’共建概念验证中心的路径,为‘从0到1’的创新成果转化提供充分助力,也为后续‘从1到10’‘从10到100’的成果产业化铺路。”业内这样期待。
宝山区还以制度化形式护航这一创新,制定区级层面的《概念验证中心管理办法》,鼓励拥有实验设施器材的高校科研机构向社会共享资源,做优技术验证;支持科技园区培育更多专业“技术经纪人”,助力商业验证——归根结底,是让更多元主体参与进来,投早投小,共同挖掘“科创种子”。
事实上,概念验证并非新生事物。宝山区科委副主任赵江介绍,技术验证聚焦的是“技术产品能否实现”,商业验证关注的是“市场在何处”。商业验证更考验概念验证中心捕捉未来产业、潜力种子的眼力。
根据管理办法,年度绩效评估为优秀的概念验证中心将获得不超过100万元的运营经费补贴。如入库项目获认定验证成功,中心还将获得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验证经费奖励。以更科学合理的指挥棒支持概念验证中心挖掘更多“科创种子”。
管理办法中将适用主体确定为设立在宝山区各大学科技园内的新型科技服务机构,且要服务于高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及企业等,聚焦科技成果评估、技术可行性分析、工程样机生产、小批量试制、商业评价等环节。
管理办法还规定了概念验证中心的行业领域,提出应重点围绕新材料、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开展项目验证。
“在服务对象、范围上设门槛,是为筛选培育真正具有概念验证能力的机构,确保每笔资金用在刀刃上。”相关负责人这样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