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无人艇团队参加上海“长江口二号”沉船遗址水下考古。 东华大学陈南梁教授团队将编织技术应用于卫星天线。(均受访者供图)制图:冯晓瑜
本报讯(记者张鹏)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将于9月19日至23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以企业为主的工博会9个专业展区中,主打科技创新的高校展区与众不同。记者昨天从工博会新闻发布会获悉,87所国内外参展高校携815项高科技项目亮相,首次参展高校20所,“双一流”高校45所。参展高校和项目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本次工博会以“碳循新工业、数聚新经济”为主题,上海高校展出项目不仅体现高水平科技发展为航空航天航海事业贡献智慧,还能让百姓看到科技创新赋能之下,生活如何变得更安全更美好。
在航空领域,飞机外层“皮肤”是决定其寿命长短的主承载零件,国产大飞机的外层“皮肤”采用轻量化高强度铝锂合金新材料,最薄处几乎与鸡蛋壳差不多。上海交通大学参展项目“航空航天大型曲面蒙皮/箱底双五轴镜像铣削技术与装备”,解决了飞机超薄曲面精密加工难题,支撑起国产大飞机和运载火箭的研制与量产。
上海大学无人艇是连续多年参展工博会的明星项目。今年,其人工智能无人艇团队又开发出多种类型无人艇,成功在南极、东海、南海岛礁海域完成重要任务,其中包括上海“长江口二号”沉船遗址水下考古探测。
“高大上”的科技创新成果也走进了百姓日常生活。与传统金属支架不同,一种全新心脏支架正在造福更多冠心病患者:植入人体3至4个月后,病变血管结构基本固定不再需要支撑;2至4年内,支架被人体自然代谢吸收,血管结构和功能恢复到自然状态,最终病变血管完全修复。这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团队与山东华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潜心15年攻关,推出的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雷帕霉素洗脱生物可吸收支架——XINSORB。预计未来每年会有超过15万例冠心病患者获益,有望逐步替代金属支架,成为部分冠心病患者治疗的新选择。这一新型支架也将亮相此次工博会,并与西北工业大学“高端工业仿真软件”成果一同入围“CIIF大奖”。
上海市高校科技发展中心主任陆震介绍,为顺应数字化转型发展趋势,提升高校参展能级,主办方还创新推出“高校成果数字化展示平台”,首批上线41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其他8所在沪理工类高校的208项优秀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