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3-08-09 第27,681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9版:文艺评论

网文出海:握紧“中华性”这张“身份证”

电视剧《与君初相识·恰似故人归》由网文《驭鲛记》改编而成。
       桫椤
      
       网络文学是撬动大众文化生产和泛娱乐产业的关键力量,其生态链条和审美表达不仅早已延伸出文学边界,也打破地理界限,借助互联网的无国界之利走向全球。近几年来,网文出海倍受关注。今年3月,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2021年度)发布,10部作品入选“海外传播榜”;6月,中国国际网络文学周在杭州举办,并发布了《中国网络文学亚洲传播报告》。数据显示,截止到2022年底,网络文学共向海外输出作品16000余部,海外用户超过1.5亿人,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是国际大众文学阅读中当之无愧的“中国名片”。这一成果不仅有利于提振全行业的信心,同时也证明网络文学已成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独特渠道和方式。
      
       哪些作品具有“出海”的优势?我们不妨分析一下上述“海外传播榜”上榜的十部作品。《惜花芷》和《长安第一美人》都是古代言情小说,两部作品从对人物生活环境的细腻描写到对女性情感世界的生动呈现,都蕴含着浓郁的中国传统韵味。在《驭鲛记》《超级神基因》《九星霸体诀》《重启之极海听雷》等作品中,人妖共存时的驯驭与归心,星际航行时代的进化与征服,仙侠世界里的艰苦修炼与一飞冲天,探秘旅途中的冒险寻疑与真相大白等奇诡斑斓的故事,是人类超拔想象力的艺术化再现。《冬有暖阳夏有糖》《许你万丈光芒好》《抱歉我拿的是女主剧本》是现代言情小说,恋爱中的男女双方被设定为从刑侦警察、霸道总裁到时尚模特等不同的职业角色,虽然他们的经历给读者带来了不同的情感体验,但其中的甜蜜与酸涩、幸福与痛苦、希望与失望却是爱情不变的“三原色”;在同为言情题材的《我的蓝桥》中,桥梁设计师和建造工程师陷入热恋中,享誉世界的中国基建成了爱的宏伟背景。
      
       这些作品尽管题材、类型各不相同,但认真分析不难找出其中的共同点。一是传奇的故事和讲述方式使小说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强,充分体现了网文的娱乐性特点。超出普通人日常生活经验和想象力边界的情节设定,是一个让人欲罢不能的好故事的基本构成。《驭鲛记》中人与妖的情感纠葛、《九星霸体诀》中新奇功法的强大力量、《重启之极海听雷》中未知世界里的神秘事件,都吸引读者心驰神往。二是普遍性、共通性的情感表达,切中了人类基本的人性、感情、道德和愿望,读者不分国别、种族和文化背景,都非常容易理解、接受并被代入其中。对浪漫爱情、悬疑探险、奇幻魔幻等情节的喜欢与好奇是人类的本能;借助打怪升级、练气进阶、开金手指等超越个人能力的情节满足读者的“白日梦”想象,折射的是人类突破自身局限战胜现实的强烈愿望。三是独特的中国风格和中国精神,直接体现在两类作品中,一类是架空历史、古代言情等这类反映历史生活的作品;另一类是像《我的蓝桥》这样的现实题材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着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
      
       由此可见,中国网络文学能够驰骋全球,用精彩的故事表达人类的普遍情感是其畅行世界的“通行证”;而内含的中华文化知识和传统文化精神则为其提供了“身份证”。“双证”是网文出海最重要的文化驱动力。当然,从根本上说,在世界大众文化之林中识别网络文学的“通行证”,靠的是中华文化这张“身份证”,因为文学作为对人类思想和情感的审美表达,本身即是对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反映。对中国元素的运用,保证了网络文学不是简单利用大众文学套路、抽空了历史与时空背景所创造出来的纯消费性的“地摊文学”,而是具有民族文化血统、反映中国人审美情感的艺术作品,具有“我之为我”的文化属性。
      
       网络文学发扬中华文化精神,不只表现在作品内容和主题这些直观可见的方面,也隐含在表达方式和生产机制中。对题材和故事的倚重、对时代精神和大众情感的关切、突出主角光环的人物塑造方法、鲜明的道德劝谕功能等延续着自唐宋传奇以来的中国通俗小说传统;基于中国网络应用技术和文化环境而创制出的“一套深深植根于互联网媒介属性的文学生产机制”,数百万字的长度,追更、互动、订阅、打赏等“用户生成内容模式”,以及“付费阅读、职业作家体系和读者推荐体系等”(邵燕君语),蕴含着中国文化进入网络时代兼容并包、应时而变的智慧,彰显着中华文化的原创力。据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发布的《2022年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显示,网络文学已经吸纳海外作者60多万人,外语作品有数十万部。毫无疑问,网文区别于其他文体的表达和生产方式本身内含着中华文化的价值观,外国作者使用外语创作的网络小说,依然在“中国网络文学”范畴内。
      
       网文出海成为常态,不仅意味着作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路径和机制更加成熟,更重要的是,它将促进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与不同民族、不同类型的文化和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互动。一方面,海外读者阅读网络小说,可以潜移默化地学习中国文化知识,感悟中华审美的独特魅力,了解当下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从而增加对中国的好感与信任度。另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网络文学与世界大众文化同台竞技,互相交流碰撞,不断汲取能够为我所用的资源和方法,进一步提升表达能力和审美水平。这愈加显示出网络文学负有重要的文化责任,网络文学的立场就是中华文化的立场,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展示者、传播者、建设者。
      
       通俗小说植根于大众生活中,对于文化传承不可或缺。试想,如果没有《水浒传》《三国演义》《三侠五义》《说岳全传》等这些历史小说,现代的中国人很难想象历史生活情景和忠诚信义等民族文化精神的内涵。这使得我们有必要重提网络文学的“文化自觉”,特别是在海外传播不断扩增的时代。
      
       首先要正确全面地认识中华文化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表现为五个“突出”,即“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些重要论断为全面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从中选材取材、保持网络文学的“中华性”指明了方向。
      
       其次,对历史材料和陈陈相因的传统观念要以扬弃的态度加以辨析。要弘扬和传承被历代先民继承和发扬的优秀文化,批判那些已经被扫进历史垃圾堆的腐朽、落后的文化糟粕。当下的网络文学中存在着对传统文化全盘接受的问题。例如一些东方玄幻、仙侠、盗墓等题材的作品中,存在着不少堪舆风水、占卜算命、驱鬼御怪等迷信内容;一些豪门恩怨、霸道总裁、社会伦理类小说中充斥着腐朽的性别观念和人设。这些看似能够增强故事性的内容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是不符合社会主流价值的,应当加以理性地批判。当然,这其中要正确处理民俗与封建迷信之间的关系。对于那些已经内化为民族集体无意识、对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产生影响的民间生活和宗教习俗,例如民间神祇崇拜、丧葬习俗,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带有巫术色彩的赶尸、养蛊、扶乩等民间传说和民俗内容,应当在故事架构和人物塑造过程中合理地分析和化用。
      
       同时,网文出海要尊重网络文学和文化传播的规律。网络文学是大众文化的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它以足够多的题材类型和作品资源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网文出海最初来自于文化市场规律的自发运作,而不是刻意为之的结果。因此,确保类型和主题的丰富性,不以急功近利的经济目的性干预市场,保护受众自由选择的权利和机会,是网络文学能够在海外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此外,网文平台要加强行业自律,在海外拓展中团结合作,诚信经营,遵守落地方的法律规定保护知识产权,防止国内盗版丛生乱象在海外重演,树立中国网文良好的国际形象。
      
       汤哲生在《中国网络文学的属性和经典化路径》一文中指出,“中华性是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的‘魂’”。因此,握紧中华文化这张“身份证”,不仅是实现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不能动摇的立场。做到这些,需要网络文学保持足够的思想警觉和艺术定力。
      
       (作者为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委员,河北作协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