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张继
■本报记者 张懿
在去年先后推出三轮助企纾困稳增长综合性政策之后,为进一步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上海制定发布了新的稳增长32条政策措施。算上前天发布的“营商环境6.0版行动方案”,农历兔年开局伊始,上海就已连续出台文件,希望通过强化政策供给力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昨天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此次发布的《上海市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行动方案》,是在评估之前一系列助企纾困稳增长政策效果、听取各类市场主体诉求建议的基础上制定形成的,重点突出“政策+行动”双轮驱动,突出以更大力度扩需求强供给,突出“扬长板、补短板”。
正如出席昨天发布会的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清所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上海希望借助这一轮政策,给在沪的广大市场主体带来更多春意和暖意,持续巩固上海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
助企纾困,稳岗扩岗
去年,经过社会各界不懈努力,上海经济走出了V形反转。但必须看到,当前经济持续恢复的基础仍不牢固,要实现今年5.5%的预期增长目标仍需付出艰苦努力。为此,必须以更大力度助力企业发展。围绕这个目标,《方案》推出两项行动。
第一,上海将实施助企纾困行动,包括3条:一是全面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包括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等。二是对因疫情影响暂时遇困的小微企业,鼓励按市场化原则协商对其贷款延期还本付息。三是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贴息贴费。
第二,上海将实施援企稳岗扩岗行动,包括3条:一是通过调整用人单位社保费用费率、缴纳方式等,降低企业用工成本。二是支持行业企业稳岗扩岗,对招录登记失业3个月以上人员或本市2023届高校毕业生且符合相关条件的用人单位,按每人2000元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三是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
扩需求强供给,激发内生活力
着眼于以更实举措扩大需求强化供给,上海围绕消费、投资、外贸、外资以及创新产业,推出五项行动。
在恢复和提振消费行动方面,共有4条举措,包括促进消费扩容升级、促进汽车和家电等大宗消费、全面激活文旅市场、支持会展行业恢复重振等。备受关注的纯电动汽车1万元置换补贴政策,将被延长到今年6月底。
扩大有效投资对于稳增长意义不言而喻。《方案》提出4条举措:一是继续举办“潮涌浦江”系列投资推介、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上海城市推介大会等招商活动;二是推动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民生项目等加快开工建设;三是全面提速“两旧一村”改造,全年将完成零星旧改12万平方米,实施旧住房成套改造28万平方米,启动“城中村”改造项目10个;四是用好各类投融资政策和工具。
针对外贸和外资,此次各推出3条举措。在外贸方面,上海将支持外贸企业抢订单拓市场、发挥稳外贸政策综合效应、加快发展新型国际贸易等;为推动外资“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上海将深入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持续提升总部型经济能级、加强重大外资项目服务保障。
产业创新对于激发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非常关键,《方案》对此提出3条举措:首先是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集群,将制订新一轮三大产业“上海方案”,并推动实施新赛道、未来产业、新基建等发展;其次,将通过奖励“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大培育创新型企业总部等做法,支持创新型企业加快成长;三是将制订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三年行动方案,符合条件的技改项目,最高可得到1亿元支持。
优化营商环境,加强要素保障
着眼于以更高水平为经济发展夯实支撑保障,《方案》推出三项行动。
首先是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这也被上海作为提信心、稳预期、稳增长的先手棋,其中,除了落实最新发布的优化营商环境6.0版行动方案外,上海还将支持民企和平台企业发展,并通过政府采购、大中小企业“携手”合作等方式,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
其次是加强土地、能源、人才、财政资金等要素的服务保障。上海将一如既往保障优质产业项目用地,支持符合功能导向的成片战略预留区加快整体启动使用,并通过市区联动、政企联手,促进国企低效用地转型。在人才方面,将全面落实各类人才计划和政策,完善住房、教育、医疗等政策和服务。
第三,上海将实施重点区域领跑行动,主要是加快落实浦东、临港、长三角示范区、虹桥等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支持各区发挥比较优势,结合主城区提升中心辐射功能、“五个新城”建设和南北转型发展,全面推进功能升级、产业创新和空间转型,加快结构调整,增创发展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