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3-01-29 第27,489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3版:要闻

《山海经》等中华传统神话传播研究渐成热潮,为当下创作提供创意资源

中华神兽全球“圈粉” 上古神话焕新

右图:豫园灯会上,《山海经》中的瑞兽从书卷图鉴中“奔现”。本报记者 袁婧摄
       ■本报记者 许旸
      
       华灯初上,九曲桥流光溢彩,以“山海奇豫记”为主题的豫园新春灯会,再现《山海经》中的奇花异草、神仙瑞兽,交织出美轮美奂的沉浸感,让法国姑娘乐盖曦流连忘返、直呼“迷人”;根据中国传统神话改编的网剧被翻译成英、西、葡等十几种语言,海外播映已覆盖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新媒体平台;此前国漫大片《新神榜:杨戬》在北美、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院线上映;田兆元、叶舒宪、钱杭合著《中华创世神话六讲》由国际知名出版商施普林格引进,亮相全球书架……
      
       中华神话正在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山海经》等中华神话的传播和研究在海内外越来越热。”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民俗研究室主任、中华创世神话学术研究工程专家毕旭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鲜明的神话形象和生动情节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既是值得深度挖掘的创意资源宝库,也成为域外了解中国的重要媒介,积淀了文化软实力。
      
       中华神话走红,浪漫东方美学提供不竭灵感
      
       作为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上古神话反映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哲学和世界观,是中华民族区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特色文化表征,具有永恒的魅力和不可估量的价值。越来越多文化创意产品插上了神话的“翅膀”,而古老神话也在创新传播中不断焕新。尤其是一批在海外播映的神话题材网剧和电影,根植于中国传统沃土,在东方神话故事的精神内核基底上,以国际化表达诠释了母题的浪漫美好。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比如,有网剧以《山海经》中“白民国”“敛人”“尾狐”等奇观异景为创作蓝本,讲述少女纪云禾和鲛人少年长意携手同行、守护苍生的传说。电影《新神榜:杨戬》取材自大量古籍,以全新视角解读杨戬、沉香两代人“劈山救母”经典故事,升级版三维渲染水墨视效展示传统文化之美,“水墨太极图大战”等场景满足了海内外观众对东方神话的瑰丽想象。
      
       米哈游即将面向全球发行的科幻题材游戏新作《崩坏:星穹铁道》,尝试将悠久的中华文化元素融入科幻故事。比如新区域仙舟“罗浮”的背景设定,化用徐福东渡仙山求药的神话;仙舟代表性交通工具“星槎”,来自晋代张华《博物志》中“八月槎”的故事,仙舟中的“建木”设定则参考了《山海经》,是将上古神话中不死树概念和连通人间神界的建木天梯这两个神话意象结合的产物。叠纸公司旗下游戏《闪耀暖暖》则开启新年主题活动,以《山海经》为灵感来源设计精怪形象,如蛟龙、巴蛇、鳛鳛鱼、玄龟、大鲵、横公鱼等,均系上古神话传说中记载过的神兽。
      
       事实上,作为先秦时期重要古籍,《山海经》涵盖神话、历史、地理、动植物、医药、习俗等方面,许多家喻户晓的传说民俗肇端于此。无论是豫园灯会仙雾缥缈之间,神气活现的应龙、憨态可掬的当康、踏水而来的灵瑞白鹿,令人沉醉;还是放眼全球,在日本流行的志怪小说、J.K.罗琳《神奇动物在哪里》等作品中,都能看到《山海经》的身影。
      
       正如毕旭玲谈到,不少西方电影也巧妙融入中华神兽形象,如《神奇动物在哪里》系列电影中出现的驺吾和麒麟等。“太平盛世才会降临的麒麟、不吃活物的仁义驺吾等,这些寓意吉祥的古老瑞兽在《山海经》中都有记录,是中华民族自古就爱好和平、积极乐观的体现。瑞兽形象的传播输出,恰是世界各国民众进一步了解亲近中国的过程。”
      
       这片“蓝海”仍有着广阔解读空间和创意解码资源
      
       充满魔幻色彩的东方美学奇境,浪漫旖旎的上古奇幻世界,为海内外文艺创作和线下体验提供了不竭灵感。同时也有声音提醒,比起异常丰富的神话资源,当下文艺创作的挖掘深度和广度仍有待提升。中华传统神话仍是一片“蓝海”,有着广阔解读空间和创意解码资源。
      
       “相较古希腊古罗马神话中译本一版再版,中国神话对外传播与西方神话在中国传播还存在不对等现象。”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田兆元告诉记者,中国神话与海外神话相比,一大优势是活态的传承。比如伏羲女娲、炎帝黄帝、大禹等神话形象,叙事宏大奇特,巍巍神宫也会举办相关节庆,这是活态的仪式叙事,生动的图像叙事和景观叙事。“因此,中国神话是活态的,在当下持续传承的,并指向未来的。”
      
       为了在跨文化语境中更好地让海外读者亲近中华神话,作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张锦江主创主编《新说山海经》系列丛书八卷本,并面向青少年推出绘本《白鹿记》且译成意大利文、马来文。《白鹿记》选自《山海经》中有关神奇白鹿的经典故事,原著中仅27字,后根据改编,这个善恶有报的民间传说,彰显出传统文化的淳朴善恶观。但他在传播分享时并没有局限于情节本身,而是更多从东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维度去对比切入——中国昆仑山和希腊奥林匹斯山分别孕育了哪些神?女娲和普罗米修斯为何都用泥土造人?中西神话滋养出怎样不同的民族性格?“上古神话照亮了人类文明,是众多作品的文化母题,神话是属于世界的。用比较文学的技巧方法更能打通文化壁垒,讲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