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2-12-10 第27,439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6版:文化/卫生

聚焦中青年美术家的成长

第十九届海平线绘画雕塑联展登陆中华艺术宫

       ■本报记者 范昕
      
       竖起巨型气模艺术装置,铺开一整面墙的摄影矩阵,30位/组中青年艺术家亮出新近力作与创新锐气。昨天登陆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的“发光·反光——第十九届海平线绘画雕塑联展”,再次聚焦中青年美术家的成长。
      
       “发光·反光”的展览主题,是围绕都市文化与文明、兼顾长三角独特艺术生态的提炼,以期形成城市之光、时代之光、艺术之光三光辉映,立体呈现近两年来上海及长三角地区艺术重要发展与变化。展览宛如一曲情绪跌宕的视觉交响乐,以一位/组艺术家一面展墙或一个空间的布局,形成若干个风格迥异的艺术场域。30位参展艺术家平均年龄38周岁,均来自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各艺术委员会和策展组的推荐,学术视野从上海本土及长三角地区进一步向全国和国际延伸。最终入选的艺术家阵容整齐,展出的200余幅/组作品,以油画、雕塑为主,兼具水墨、水彩、综合材料、装置艺术、摄影影像等多元艺术语言形式,整体呈现了在中西文化交流交融的时代背景下,中青年艺术家的创作状态和学术思考,以及在新观念、新手法、新媒介等方面的有益探索。
      
       田学森带来的是去年冬天在昆仑山创作的系列油画。曾以十年如一日画华山而闻名的他,此次画昆仑山则有意识地从以往相对的具象,走向心中的意境。他介绍,从地理上讲,华山像一个拔地而起的点,而昆仑山纵横几千公里,其半圆形的山峰看上去温和,内在连绵不绝的力量却很惊人。画昆仑山,他借鉴传统山水画意境,以加强的云雾创造留白,这用油画材料技法并不容易,在捕捉山峦气韵的同时,也在探索一种相对永恒的时空。值得一提的是,田学森的创作之路从来都与写生不可分割。在他看来,天地是有灵气的,画山即需要长期与山相处,有了观察、体悟、沉淀、提炼,才能画出山中的气象万千,而他此次展出的《岚境》足足在实地画了三个半月。
      
       一整面墙大大小小的反光装置,是秦岭的综合材料作品《平行空间》。光是人类感知世界的媒介,艺术家坦言想通过研究光与色的折射与变幻,重新思考所见和真实的关系。细细凝视,会发现这件作品中的每一个小独立体都具有多面性,在不同角度的镜面映出不同的图像,像极了今天人们看世界时呈现的多维状态。
      
       有着鲜艳色彩与抽象表达的系列绘画及装置作品,构成王一独具辨识度的艺术空间。这是他以视觉上的闪烁、象征性的形象等触摸城市的一种方式。墙上的绘画,有的呈现出明晰的色彩边缘,可被视为城市工业化的抽象,有的趋于朦胧柔和,成为自然元素的象征。与这些绘画相呼应的,是堆叠在地上的呈现至上主义般构图的装置作品。
      
       “‘发光·反光’是本届展览的主题,也是观看这些参展艺术作品的维度,参展艺术家用自己的作品对‘发光·反光’作出了精彩诠释。”此次展览的策展人李晓峰表示。
      
       两年一度的“海平线”展,至今走过36个年头,陆续推出400多位中青年美术家。未来,作为上海美术界发掘和推介中青年艺术家的重要平台,“海平线”将进一步厚植学术交流土壤,最广泛地团结凝聚上海及长三角优秀的中青年美术家,在自觉融入到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大局中,迈向更加广阔的创作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