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与张奠宙往来书信。
■本报记者 吴金娇
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晚年为何用左手写字?被誉为现代史学四大家之一的国学大师吕思勉竟然“吸猫”时间长达60多年?物理学家杨振宁为何与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张奠宙成为好友?在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开幕的“积健为雄——华东师范大学学人手稿文献展”中,这些问题都可以找到答案。
此次展览总计遴选60余位华东师大学人的手稿,其中大部分展品首次公开,每一份手稿都配有作者的照片。见字如晤,通过一幅幅珍贵的手稿,观众可进一步了解大师们治学、为人等不为人知的故事。
“孟子曰: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友岂必其人也哉!”走进展览现场,吕思勉的手稿《猫友纪》吸引了不少师生驻足欣赏。文中,吕思勉为其猫依次命名曰:志道、据德、依仁、游艺。作为爱猫人士,吕思勉一生中大约养过二三十只猫。他不仅自刻猫形肖形印,作为一名历史学家,他还特地为猫编撰专史《猫乘》,汇辑了所能搜到的古今中外猫的掌故,例如《猫寿》《猫食》《猫相》等。1957年,吕思勉去世,夫人在他的遗体边放了一支钢笔、一块表与一张猫的相片。除了《猫友纪》,本次展览中还展出了包括《古史纪年》等一批吕思勉珍贵手稿。
一篇文稿若一块建筑基石,论著手稿则是这些基石最终建设起来的巍巍大厦。此次展览中,由胡焕庸撰写的《中国人口地理概要》底稿也相当吸睛,展现出与他早年手稿截然不同的字风。
胡焕庸早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师从竺可桢。1935年,胡焕庸首次提出标识中国东西部人口差异的“瑷珲—腾冲线”,即著名的“胡焕庸线”。同时,他也是编著世界地理著作最多的中国地理学家、地缘战略家。《中国人口地理概要》便是他在1980年代初所撰写。而到晚年时,胡焕庸因右手抖动厉害,就改用左手书写,字风也为之一变,歪斜中自有真趣。
展览中还展出了杨振宁与华东师大数学系教授张奠宙为出版《杨振宁文集》的往来书信及传真。1986年,张奠宙所著的《二十世纪数学史话》引起杨振宁的重视,他俩因此结下了深厚友谊。自此,二人频繁交流,为后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率先出版《杨振宁文集》奠定了基础,张奠宙也成为《杨振宁文集》编纂出版的发起人和主编。在杨振宁、张奠宙为出版文集的往来书信及传真中,彼此或是通告消息,或是探讨学术,或是交流情感,饱含深情的文字静静地躺在方寸大小的笺纸之上,为书信双方留下了美好回忆。
名家的手稿不仅是珍贵文献史料,在华东师大副校长雷启立看来,就高校而言,手稿展的育人功能不言而喻,它是沟通过去与未来传播学校文脉精神的重要载体。因此,抢救学者的手稿也是一项十分有意义且迫切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