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史博臻)“上海指数”正在“五个新城”落地试点,开展可持续发展主题指数的创新应用——昨天在沪举行的2022年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专题论坛之一“都市乡村:数字传播与城市治理”上,“新城可持续发展指数”正式亮相,与会专家们共同探讨城乡融合趋势下的数字传播与城市治理。
在去年世界城市日活动上,“上海指数”首度发布,今年这一成果更进一步,逐步在国际、国家、地区3个层面落地试点。
到2025年,上海“五个新城”将聚焦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综合交通3方面集中发力、全面赋能,在主城区外围打造上海都市圈第一圈层,从长三角城市网络中脱颖而出。于是,相关方面组建了课题团队,基于“上海指数”的整体架构,以及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出了这一“新城指数”。
据了解,它从社会、经济、环境等不同领域,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产业能级等多个方面,遴选出50个核心指标,并重点聚焦各新城首批经验案例和经验做法。“新城指数”不仅会对上海“五个新城”的发展,进行追踪性数据采集和趋势研判,还会将指数评估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展到长三角、中国以及全球,从而实现新城可持续发展指数的本土化和国际化应用。
同济大学教授诸大建表示,“五个新城”规划完成后,在未来10至15年内需要核心抓手。比如奉贤区有很多“小而美”项目,上海之鱼、数据江海等,它们是分散的珍珠,需要用一根红线串联起来,变成一条完整的项链,“以后,我们每年都可以用‘新城指数’为新城的发展做一次‘体检’,一年一小检,三至五年一大检,使新城预期目标落地的情况清晰展现出来”。
对上海这座超大城市来说,乡村是稀缺资源,是城市核心功能的承载地,也是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空间。与会专家达成的共识是,大都市城乡地区的长远发展目标要通过政策引导,弱化极化效应、避免出现两极分化,同时增强扩散效应,让城乡实现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