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2-10-17 第27,385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12版:综合/国际

上港集团洋山四期团队不断实现技术升级、效率突破、规模扩大

为全球智慧港口建设提供“中国经验”

上海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 本报记者 张伊辰 摄
       团队小传
      
       上港集团尚东分公司洋山四期团队,共有员工300多人,不断实现技术升级、效率突破、规模扩大,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上海市政府质量金奖、五星级“中国绿色港口”、中国港口协会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国际发明创新博览会金银奖等20余项奖项。
      
       上海港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实现了我国自动化码头“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光荣使命,并持 续为全球智慧港口建设运营提供“中国经验”“中国方案”。
      
       ■本报记者 周渊
      
       循着东海大桥向海洋延伸,远远就能望见上海洋山深水港区四期自动化码头,红白相间的巨型桥吊设备甚是壮观。走近看,偌大的码头几乎“空无一人”,26台桥吊、121台轨道吊运转自如,139台无人驾驶的自动导引小车(AGV)来回穿梭……30余条国际航线在此互联互通,昼夜不停拥抱世界。
      
       洋山四期是全球单体规模最大,也是综合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码头之一,洋山四期团队仅用三年多工程建设周期完成了国外需八至十年才能完成的工作。开港运行后,该团队持续用前沿技术引领智能化港区码头发展,助力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2年位居全球第一,实现从“东方大港”到“世界强港”的蜕变。
      
       与传统码头相比,自动化码头节约了70%人工,效率提高了30%。开港运行近五年来,“无人码头”规模不断扩大,作业能级显著提升,2021年洋山四期全年实现超570万标准箱的吞吐量。
      
       “无人码头”完全自主研发
      
       作为上海港最“年轻”的码头,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承载着更多期待——汇聚AGV、自动堆箱轨塔吊、5G+L4级智能重卡等众多先进设备的洋山四期堪称集大成之作。更令人自豪的是,“无人码头”完全由中国自主研发制造。
      
       “无人码头”建设中,最大的难点是构建“大脑”。“建自动化码头完全是‘从头再来’,把传统码头有意义的经验转换成系统代码。我们20多个人睡在大通铺,做了无数遍演练……”回忆起当年的建设场景,洋山四期信息技术部副总经理顾志华百感交集:在没有教科书、看不到国外核心技术资料的情况下,团队自主研发全自动化码头智能生产管理控制系统(ITOS系统),覆盖码头作业全部环节。这也是国内自动化码头领域唯一一颗“中国芯”,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还实现反超——相关成果在14个国内外码头中应用。
      
       随着ITOS系统的迭代升级,码头生产服务综合体系不断变得“更智慧”。比如,首创“双吊具边装边卸”规模化作业方式,提高港口效率;建立“超远程智慧指挥控制中心”,可以在离港区100公里以外控制桥吊,瞬时误差时延在6毫秒之内;开发上线洋山四期运营大数据分析与智能决策平台,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以及3D技术建立洋山四期数字孪生体,让其不断进行压力测试和系统优化。
      
       新技术驱动港口转型升级
      
       ITOS系统推送指令,在电脑屏幕前轻推操纵杆,平均2分钟就能完成一个集装箱的装卸。中控塔15楼的桥吊操作间里,26个工位依次排开,Z世代桥吊操作员在操控台前忙碌着。
      
       今年9月30日,洋山四期迎来开港以来的“第2000万个标准箱”。当天,上港集团尚东分公司首席远程桥吊操作员黄华早早来到工位前,看着徒弟操纵仪器稳稳地吊起这个意义非凡的箱子。“2017年洋山四期开港时,我远程操作完成了第一箱装卸。那时的洋山四期,堆场上箱不多,船更少,但现在这里巨轮列队,热闹非凡。”黄华感慨道。
      
       据介绍,除了船舶一侧桥吊抓取和放下集装箱需要远程操作员人工介入外,所有流程都已实现全自动化。黄华告诉记者:“121台轨道吊要实现24小时不间断作业,在过去需要每班至少121名操作员,而我们只要不到10名工作人员就能完成。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跨越,年轻人愿意来了。”
      
       新技术不断驱动着港口转型升级。在洋山四期,无人机数字化巡检平台、陆侧自动识别系统和船舶作业签证无纸化系统等已投入实战,甚至“在家开桥吊”的场景也正迈入现实——在全球港口首次使用F5G(五代固定网络)技术,超远程智慧指挥控制中心已在芦潮港及市区常态化运行,实现百公里以上超远程控制港口大型设备作业。
      
       五年来,一系列科研成果让洋山四期码头的生产效率不断刷新纪录,已成为上海港实现箱量增长的主阵地。“为了建设成为世界最强最大最好的自动化码头,我们就是其中的一枚螺丝钉,时刻把自己拧紧。”顾志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