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2-10-05 第27,373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2版:要闻

亲身经历并见证上海污泥处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全过程

杨戌雷:从治污“白纸”到一线专家

杨戌雷在工作中。 本报记者 张伊辰 摄
       ■本报记者 史博臻
      
       “保护生态环境就像是一条射线,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车间主任杨戌雷,已在上海治污一线默默坚守逾二十载。
      
       环保的“射线”有方向。白龙港污水处理厂位于长江岸边,隶属于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承担着全市三分之一污水处理量。作为重要且关键一环,杨戌雷亲身经历并见证了上海污泥处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全过程。凭借不懈的努力与追求,他一步步成长为中国污泥处理领域的一线专家。
      
       有方向,才能更专注。杨戌雷领衔提出的一系列技改措施,不仅形成了多项创新成果,更取得了良好效果。他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阵地,培养了一大批行业紧缺人才,其领衔的污泥处理车间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含量,在国内都首屈一指,开创了全国范围内污泥处理工艺、设备、设施最齐全的示范性基地。
      
       专注,迎来关注。光荣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杨戌雷深知这既是荣誉又是责任,他要将产业工人的心声传递出去,希望更多关注一线技能人才的发展和行业的绿色实践。
      
       不断创新,以专业实力降服难题
      
       杨戌雷外婆家在苏州河边上,附近有一个泵站。幼时的他从泵站师傅那里了解到,泵站的作用就是把污水收集好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去处理。“那为什么苏州河还是那么臭呢?”泵站师傅说,“因为很多脏东西没有收集好,留在水里就发臭了。”这便是杨戌雷对泵站和污水处理最初的模糊认知。
      
       2002年,杨戌雷进入排水泵站做学徒工,跟着师傅转现场、学技术,无论大事小事、轻活重活都抢着干,还利用空余时间学做维修电工和钳工。他凭借积极向上的态度,令周围人刮目相看。
      
       2011年白龙港污泥处理工程建成调试。面对国内首例含有8套消化系统、3套干化系统、26套深度脱水系统的“混搭”污泥处理工艺,他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担负起整个污泥处理系统的调试和接管工作。
      
       杨戌雷入党15年,初心如磐、勇担使命,始终拼搏在攻坚克难最前沿。
      
       污泥消化、干化、深度脱水3个污泥系统,是国内处理规模最大、工艺最复杂、技术最先进的污泥工程。“我自己完全是一张‘白纸’,团队100多人也都是零基础。”杨戌雷一大半时间都在单位度过,白天在现场爬上爬下、钻进钻出,摸管道、研究设备;晚上挑灯夜战,翻图纸、查原理,与团队一起吃盒饭、打地铺……就是这样一支队伍,在杨戌雷带领下,一年内就全面接管了污泥3个系统并使其稳定运行。
      
       作为上海“十三五”时期重点环保工程,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成功实施了提标改造工程和污泥处理处置二期项目。四年前,从二期工程打下第一根桩开始,杨戌雷和他的团队就开始同步在现场跟进,几千根管道他们几乎都亲手摸过、审视过、研究过,一幅幅复杂的工程系统图早已印刻在杨戌雷的脑子里。
      
       不吝绝技,才有人人参与的环保大格局
      
       奋战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一线,上海水务工作者用精湛技术、前瞻工艺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为“长江大保护”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白龙港厂边建设边运行是常态,杨戌雷和团队勇于探索,对设备工艺上存在的问题,着手技术改进。比如:石灰料仓存在卸料不畅的问题,极容易造成石灰板结,引起料口阻塞,一次清堵造成的损失达3万余元。杨戌雷仔细琢磨设备,决定在料仓底部加装几根压缩空气管道,在反吹流化风作用下,这一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在工作中他总是边钻研技术,边总结经验,他手写千页的工作笔记,成为白龙港流传甚广的技术宝典。
      
       至今,杨戌雷领衔的创新成果和技改措施获得国家专利11项、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金奖2项、银奖5项、铜奖5项,以及上海市职工合理化建议项目创新奖、优秀成果奖等荣誉,并运用于实际生产中。他还参与编写首部污泥工种国家职业资格教材,填补了业内空白。
      
       支撑杨戌雷数十年如一日的工作动力,不仅是心中的情怀,更有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保护母亲河,意义非凡因而义无反顾;保护环境,责任重大因而勇毅坚定。
      
       坚持是最可贵的力量,时间足够长、影响的人群足够多,就能形成更大影响力。只有将技术传承下去,才能真正造福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杨戌雷以理论知识讲授、实际操作指导和参与项目研究的“三位一体”带教法,指导职工岗位操作和理论知识学习,搭建多渠道、多角度的技术创新平台,为培育污泥处理行业人才身体力行。工作室先后培养出13名技师、36名高级工等技术骨干,多人次获市局级荣誉,曾经的学徒工如今都已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
      
       先学一步,学深一步,作好表率。杨戌雷先后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劳动模范、上海工匠、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
      
       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既是荣誉,更是责任。他表示,“一定要更好立足本职,把工作做好、把团队带好、把青年人才培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