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2-09-20 第27,358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5版:文化

纪录片《红色学府——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上海大学》今起播出,走近中国共产党主导创办并实际领导的第一所正规大学

从一所大学的红色基因读懂上海红色血脉

       本报讯(记者 王彦)今起,六集系列纪录片《红色学府——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大学》将于每周二晚在东方卫视播出,走近中国共产党主导创办并实际领导的第一所正规大学——上海大学。
      
       今年是上海大学成立100周年,又恰逢党的二十大即将隆重召开,纪录片《红色学府》将以《上青云》《入洪流》《在天涯》三个篇章,从追求真理、革命实践、牺牲奋斗三个层面讲述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大学往事,体现这所红色学府传承百年的革命精神;也引领观众从一所大学的红色基因,读懂上海这座城市生生不息的红色血脉。该纪录片由上海广播电视台和上海大学联合出品,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承制。
      
       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忻平表示:“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大学是一个革命人才培养基地,也是中国最早系统化地向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高校,曾培养出大批革命和建国的第一流人才。研究早期上海大学的这段历史,对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史研究有着重要意义。而这部纪录片的摄制,已经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校史内涵,体现出中共中央在上海领导革命的一个典型案例。”
      
       上世纪20年代,上海大学在中国共产党人的主导下诞生。李大钊、陈独秀等我党的早期领导人亲自指导筹建,瞿秋白、邓中夏、蔡和森、张太雷、恽代英、任弼时、萧楚女等“红色教授”亲自授课。上海大学的百年历史中,既获得过“文有上大,武有黄埔”的美誉;也作为五卅运动的策源地,在革命事业中以“五卅时期的上大”与“五四时期的北大”享有齐名。有不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革命先烈和杰出人才曾从上海大学走向全国,如杨尚昆、王稼祥、秦邦宪、关向应、李硕勋、刘华、何秉彝、阳翰笙、杨之华等。
      
       为再现历史,纪录片《红色学府》立足当下、回望百年。摄制组以历史寻访的形式,走遍全国20多个省市,采访了50多位专家和早期上海大学师生的后人;并通过如今上海大学的年轻学子、校史研究者、文艺创作者及上大校友后代等视角,寻找与上海大学有关的地点、人物、档案和故事。
      
       纪录片将第一次在荧屏上披露部分珍贵档案,比如在俄罗斯档案馆寻找到的唯一一段与上海大学有关的黑白影像,比如收藏于中共一大纪念馆的《上海大学章程》原本等。纪录片也将展现摄制组在寻访过程中的全新发现,比如团队在何秉彝家乡找到的烈士就读上海大学期间的家书,比如团队通过杨之华后人获得了她在莫斯科中山大学读书时的党员登记表,从而考证了其入党介绍人和入党动机等。五卅精神一直是上大师生铭记的精神之魂,1935年上大校友林钧、周大根等人曾创作了一首《“五卅惨案”周年纪念歌》。纪录片团队还从周大根烈士后人处拿到了歌曲简谱和歌词,并请上海市秋萍学校(周大根纪念学校)师生复原了这首歌曲。
      
       在忻平看来,《红色学府》作为上海大学历史的第一部影像志有着特殊价值,“摄制组本着尊重历史的严谨态度,不仅挖掘了许多新鲜史料,更有自己的新探索和新研究,大大提升了这部纪录片的文献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