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2-08-14 第27,321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1版:要闻

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浦南绿色发展实践区建设

松江“乡村振兴”何以连续三年“全市第一”

       ■本报记者 张懿
      
       通讯员 刘驰
      
       聚焦“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松江区近年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浦南绿色发展实践区建设,乡村振兴工作持续走在全市前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乡村振兴群众满意度连续三年位列全市第一、乡村振兴进步指数连续三年位列全市第一、乡村振兴年度考核连续两年位列全市第一。
      
       好吃又好玩,农业发展有“奔头”
      
       地产农产品是松江区的金字招牌。以“松江大米”“松林猪肉”“黄浦江大闸蟹”“仓桥水晶梨”为代表,各种本地特色农产品广受市民好评。这背后,体现了松江农业坚持品牌强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融合发展的进阶之路。
      
       经过多年发展,松江区家庭农场模式日趋稳定,并走向规模化、专业化、职业化。目前全区有家庭农场844户,户均经营面积158亩,其中机农一体652户。得益于家庭农场的稳固基础,松江逐步形成粮食、生猪两大主导产业并实现全产业链发展,其中粮食亩产连续多年全市第一。
      
       2019年,松江区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绿色食品认证率连续位于全市前列。2020年,探索建立稻米产业化联合体,龙头企业、合作社带动普通家庭农场发展,有力促进“卖稻谷”向“卖大米”转变。2021年,松江区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是上海唯一获评该称号的区。
      
       与此同时,“农业+”产业也在蓬勃发展。松卫北路“家绿彩虹农场”主要种植应季蔬果供市民采摘,同时以农产品为主题衍生出各类休闲体验活动。在这个376亩的“农场游乐园”,大家既能吃,又能玩。事实上,以家绿彩虹农场、八十八亩田等为代表的一批多样化“农业+旅游”基地,正激发出乡村休闲旅游业的活力,从“卖产品”到“卖体验”,大家正在探索一条集科普娱乐、亲子采摘、观光休闲等于一体的农业旅游精品线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也让农民打心底里觉得农业发展有奔头。 ▼下转第四版(上接第一版)
      
       一年一个样,村居环境有“看头”
      
       作为松江区美丽乡村示范试点村,走进叶榭镇井凌桥村,随处可见青瓦白墙,花草树木掩映下,煞是好看。主干道路口处特意辟出的中心广场,是村民们茶余饭后的好去处。在村里住了近50年的党员封欢明看着村里最近10年间发生的变化,直言“简直一年一个样”:“现在车子可以直接开到家门口,脚都不用落地。”
      
       在乡村振兴引领下,松江区像井凌桥村一样颇有“看头”的村落不在少数。路面硬化、雨污分流、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建设各项工作持续推进,浦南村镇“脱胎换骨”,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正在实现。全区16个村先后获评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去年,松江区被评为2021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点任务。2019年以来,松江区坚持把农民相对集中居住作为乡村振兴“牛鼻子”,抓实抓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优化、提升,农村环境面貌得到显著改善。全区通过进镇上楼、平移归并、货币化退出等路径,已完成4608户农户签约,走在全市前列,并在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工作中形成“黄桥经验”。围绕乡村振兴二十字要求,精心打造东夏、南杨、东石等7个主导产业突出、发展特色鲜明、示范效果明显的乡村振兴示范村,今年胡家埭村、朱定村被列入创建名单。
      
       钱包鼓得快,农民干活有“赚头”
      
       50多岁的曹丽明是泖港镇一名经营种养结合场的农场主,每年200多亩稻田,再加上出栏的近1500头生猪,能为他带来30余万元的年收入。交谈中,记者得知,曹丽明是与上海松林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签约的代养农场主,不仅苗猪、苗种、饲料等均由企业提供,还会有专业技术人员上门指导。这种“订单式、低投入”的代养模式,让农场主不愁销路,经营风险非常低。曹丽明直言:“做农民虽然辛苦,但收入不错,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
      
       近几年,松江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多年连续走在全市前列,持续快于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农民养老保障待遇水平也名列前茅,这与松江区长期探索农民可持续增收新渠道、深化集体资产经营管理的改革创新密不可分。
      
       自2019年以来,松江区搭建起全市首个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平台,全区100%的集体经营固定资产均纳入平台监管,通过“制度+科技”手段,基本杜绝不规范合同,从而避免集体资产流失,从根本上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乡村蝶变,规划先行,兴在产业。松江区在深化“三块地”改革试点中,打造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创新产业模式。去年,全区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中42.99公顷用于乡村振兴项目,占已分配指标的31.96%。此外,松江区积极探索“国有企业+集体经济”产村融合发展模式。其中泖港镇引入“临港·黄桥现代工匠产业园”,石湖荡镇东夏村与国盛集团合作打造“浦江之首”项目,意在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内涵,让“产业兴旺”迈出坚实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