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沈湫莎)2022“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昨天启动,共有7000多家科技型企业参赛,其中成立5年内的中小微企业占比超过65%。它们将参加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疫情防控等专题赛和常规赛,获胜者进入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赛。为助力企业渡过疫情难关,市科委扩大了与大赛挂钩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支持规模,今年支持企业数将突破2000家,资金总额超过4亿元。
“创·在上海”大赛自2012年启动以来,已成为科技创业者展现创新实力的大舞台、科创资源汇聚的大平台。10年间,5万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参赛,连续7年保持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地方赛报名数全国第一、获奖数全国第一,涌现出一批科技领军企业。
为落实《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有关要求,更好发挥科技创新政策作用,全力帮助科技企业渡过难关,市科委和市财政局共同实施“科技助企专项行动”。为推进专项行动落实,借助大赛启动,市科委发布了多项科技助企系列活动内容。
一是扩大资金支持规模,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评审立项,支持企业预计超过2000家,比去年增加35%,资金超过4亿元。
二是引导双创载体帮扶企业,鼓励全市500余家双创载体主动减免企业房租、增强抗疫投入,预计直接惠及企业万余家。鼓励非国有载体对最终承租经营的小微企业给予房租减免,并按照减免租金总额的30%对载体进行补贴(最高300万元)。对载体新增疫情防控、数字化转型、供应链构建、应用场景搭建等,按照投入的50%补贴,最高给予50万元支持。
三是强化科技创业带动就业,联动全市双创载体、创新企业等机构,发布面向应届高校毕业生的岗位1000个,累计发布岗位不少于10000个;会同各高新区、相关机构等,陆续推出科研助理岗位3100个。
四是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通过搭建平台,推动约50家央企、国企、上市企业与1000家中小企业“大手拉小手”,实现融通发展。对于带动中小企业效果明显的大企业开放式创新中心,择优予以不超过200万元的资金支持。
市科委还与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共同发布了“高企贷2.0”,新增总额不低于500亿元授信规模。同时,13家合作银行每年提供不低于2000亿元的授信规模,满足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