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2-07-07 第27,283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11版:文艺评论/文艺百家

武侠剧的消逝与新可能

——从电视剧《说英雄谁是英雄》的争议谈武侠剧的瓶颈

《说英雄谁是英雄》从演员选择到故事改编上都显示出了朝古装偶像剧的倾斜
       杨慧
      
       作为武侠泰斗“金古温梁”之一的温瑞安作品改编的电视剧,《说英雄谁是英雄》从演员选择到故事改编上都显示出了朝古装偶像剧的倾斜——主角挑选了非演员出身的刘宇宁和杨超越,此二者再加上另一主演曾舜晞的粉丝撑起了观剧舆论场的最大声量;而剧情则将原作冷峻残酷的江湖争斗与生死爱恨,改写为了少男少女并肩游历江湖最后兄弟反目,更青春、更纠结、更现代。原作中王小石与白愁飞本是一贫如洗的江湖游荡客,相识于一场江湖黑暗中的路见不平,在电视剧中却变为了游戏任务般的送信闯关;苏梦枕本是身染沉疴的江湖枭雄,王白因其卷入的金风细雨楼与六分半堂之争,包含着权力、道义、利益、情谊的复杂格局,则被改写为“侠二代”的接班之旅。
      
       其实改编并无不可,重要的是改编指向的内核,以及承载改编的外在。《说英雄谁是英雄》的服装、化妆、道具、布景,尤其是演员极具现代的演绎方式,都赋予了该剧一种轻飘飘活泼泼的风格,哪怕是有决斗行刑等血腥场面,江湖肃杀意、刀口搏命感也总显得单薄。再加上改编后的剧情逻辑本身并不严密,于是一切更像一场游戏,江湖只是一派景观。
      
       而这是近年来传统武侠改编电视剧的常见情形。虽说众人皆道武侠衰之久矣,但细数近年来,2019年有《倚天屠龙记》,2020年有《鹿鼎记》《绝代双骄》,2021年有《天龙八部》……一边是传统武侠小说仍然被持续改编为电视剧,另一边则是几乎没有叫好叫座的情况出现,甚至极端如2021年版《天龙八部》,最为大众所知的反而是“段誉见到王语嫣后小便失禁”等令人瞠目的负面话题。唯一一部相对口碑不错的则属2017年版的《射雕英雄传》,但即便如此,也难以达到金庸剧曾经的盛况。
      
       细数下来,传统武侠改编,现在几乎沦为瘦死骆驼比马大的IP化运作,由于金庸古龙等作品多年的口碑效应,始终拥有一定的观众缘,则作品具有基本关注面;同时,经典改编武侠剧亦成为新人明星的试验田,知名IP加持下,被利用来为明星进行转型抑或是履历镀金,而新人是否适合角色、能否驾驭经典则显得越来越无足轻重。此外,传统武侠也或成为颠覆改编的素材库,剑走偏锋也许另有出路,一如数年前于正版的《笑傲江湖》。
      
       于是不禁发问:国产武侠电视剧真的迎来了不可逆转的黄昏?
      
       武侠经典改编的进退两难
      
       虽然金庸古龙等大师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和观众,虽然郭靖、黄蓉、楚留香等角色早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文化人物甚至文化符号,但具体到“金古温梁”作品改编的内地国产武侠电视剧,却一直有点生不逢时。
      
       传统武侠改编电视剧,以港台地区发力珠玉在前。香港武侠剧自上世纪70年代盛行,尤其是TVB的《楚留香》《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笑傲江湖》等武侠电视剧,曾在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都掀起热浪,可谓影响深远,也奠定了观众近乎初恋般的情结。郑少秋的楚留香、翁美玲的黄蓉、李若彤的小龙女、吕颂贤的令狐冲……成为了后来创作者难以避免的对比参照系。用今天的眼光去看,TVB的武侠电视剧布景较为简陋,剧情也未必完全遵照原作,但是其编剧的成熟、气氛的烘托和表演的入木,则共同缔造了武侠的香港时代。台湾武侠剧则是受香港影响,也陆续推出了《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等引发收视热潮。
      
       而内地国产武侠剧则相对起步较晚,直到2000年左右内地武侠以张纪中系列为代表才开始取得较大反响,《笑傲江湖》《天龙八部》等作品采取实景细致拍摄,整体完成度较高,但在当时由于改编、演员等争议,收视如虹但评价毁誉参半,时隔多年,张纪中版的金庸剧在评分网站一路走高,被奉为经典,但是在当时却未能得到更多好评,算是一出遗憾。
      
       在张纪中系列过后,经典武侠改编作品陆续推出,但武侠电视剧很快让位于新的竞争者。在历史古装剧的范畴内,宫斗剧、穿越剧、仙侠剧等类型渐次崛起,成为观众新的宠儿。尤其是仙侠对武侠的替代性极强,历史上,武侠曾和仙神故事本不分家,例如民国时期红极一时的武侠神怪片便是如此。在当下,仙侠在创作中具有更自由的世界观、更极致的爱恨情仇、更高能的武力系统,更加符合年轻化的市场观众的观剧诉求。尤其是经历了网络小说试错脱颖而出的仙侠IP改编剧,更是契合当下的潮流与文化而容易引发热潮。
      
       而“金古梁温”为代表的经典武侠小说,在今天看来有诸多“不合时宜”:比如传统武侠的叙事风格和情节安排虽然亦是通俗化和流行化,但是与今天观众观剧的“爽感”标准相距甚远,也与今天观众的审美节奏有距离感;又比如经典武侠几乎都是“大男主”,故事的男性中心主义以及部分女性角色的表面化甚至工具化,也令今天的女性观众相对难以接受。因此,重拍的经典武侠几乎全都需要较大幅度改编,而改编经典又容易费力不讨好,故而就形成了进退两难的局面。
      
       在古装剧中看见新的武侠可能
      
       但如果就此哀叹武侠电视剧一去不返,感伤武侠文化一派零落,倒也是过分悲观。狭义的经典武侠改编电视剧虽然久已未出精品,但武侠文化始终为我国电视剧生产提供着生生不息的能量。
      
       市面上仍然还有武侠剧,这些作品进入了一种“后武侠时代”,侠不再强调“以武犯禁”,但仍然传达着人们的家国情怀,以及对自由和正义的追求。2019年的《大宋少年志》、2020年的《侠探简不知》《少年游之一寸相思》、2021年的《有翡》等作品,无论是IP改编或是原创剧本,都在探索着将成长、探险、悬疑等元素杂糅起来,并结合上当代观众对人物类型的偏好,探索新的武侠可能。还有仙侠剧中对侠的塑造,往往在超凡脱俗的设定下,更强调的是一种侠之大者的责任。《古剑奇谭》中的百里屠苏为了复仇、也为了苍生最终舍生一战,《诛仙·青云志》的张小凡和同伴们,追寻的也是斩妖除恶、保护众生,《雪中悍刀行》则在仙侠中淡化仙而突出侠,但仍然强调的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逻辑,以徐骁、徐凤年父子为代表的秩序维护者,对他们而言家国事亦江湖事,江湖更是在故事中成为一种动力参与到了整个社会制度建构中。
      
       更广泛地来说,武侠对正义的追求、对义气的歌颂,在传统中国是一种超越血缘、超越世俗秩序的理想主义,侠义之风可在许多作品中得见,《琅琊榜》是一个庙堂之上有江湖气的故事,身世坎坷的天纵英才梅长苏的复仇与人生选择中的浩然侠气贯穿始终;《长安十二时辰》的张小敬看似行事毫无章法、不羁极端,但大事上有着极强的责任感和正义感的侠骨;甚至近期热播的《梦华录》中,被观众热议的赵盼儿对宋引章的援救、姐妹之间的互助,均熠熠有侠义光芒。
      
       武侠之魂并未远去,只是弥散成了许多作品中的一抹色彩。而武侠题材具备丰厚的文化资源,始终是中国电视剧的潜在宝库。武侠剧虽然一时沉寂,但武侠曾经缔造的共同记忆,武侠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内嵌,都会使之与中国观众对话的可能性不会断绝,只是有待与时俱进的调整和发展。
      
       (作者为文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