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2-03-08 第27,162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5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数字化基础环节取得重大进展,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数字底座日臻强大

打造国际数字之都,“上海底气”越来越足

社区空间治理信息化场景应用为上海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积极助力。图①:曹杨新村街道社区党建服务中心。本报记者 张伊辰摄
       ■本报记者 张懿
      
       数字中国建设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焦点话题之一。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贸易等领域的工作进行了部署。事实上,作为国内最早提出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城市之一,上海的数字化转型在去年起步后,已迅速转入全面推进阶段,并取得积极进展。如何看待当前的数字化趋势?未来上海该如何深化数字化转型?代表委员围绕这些热点话题积极建言献策。
      
       夯实基础实现有力起步
      
       去年年初,《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发布。仅仅一年之后,上海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数字化基础环节获重大进展,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数字底座日臻强大,国际数字之都基本框架已在世人面前亮相。
      
       不久前,作为亚洲“最强大脑”之一的商汤科技人工智能计算中心(AIDC)在临港新片区落成运营,其峰值算力高达每秒374亿亿次浮点运算,不仅将提升上海的数字化基础设施能级,更会在其周围吸引汇聚一个人工智能的创新生态。实际上,在商汤科技AIDC建成前,阿里飞天云计算中心、腾讯长三角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等重量级算力枢纽引擎已相继在沪落地;同时,全市范围内新一代数联、物联、智联网络加速发展,特别是5G室外基站突破5万个,中心城区和市郊重点区域5G网络实现连续覆盖。这些数字新基建项目极大提升了上海数字化转型的底气。
      
       数字化转型,数据是当然的基础要素。上海一直很注重以数据为抓手,培育城市级公共服务能力。去年,该项工作也出现加速势头。作为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重要任务,去年11月,全国首个数据交易所在浦东挂牌运作。而在此之前,上海已开展公共数据“开放提质”行动、算法创新行动等,新建4个大数据创新联合体。可以说,经过一年多来的持续努力,全市对数据资源的利用能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当然,夯实基础离不开在制度层面绵绵发力。去年,上海连续围绕数字化转型发布政策、规划、机制,迅速形成“2+3+4”的四梁八柱制度体系。全市层面上,围绕医疗、养老、教育、交通等,一共明确了8个转型重点,分别建立跨部门工作专班。全市16个区以及临港新片区也都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的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
      
       谈到上海全面数字化转型的起步,代表委员给予高度评价。陈力代表表示,上海目前已是国内数字经济发展高地,需要把握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机遇,不断推动各种要素与数据的深度融合,释放创新活力。陈鸣波代表表示,上海去年先后出台了《上海市数据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对一些重要基础性问题率先作规范,建议全国人大授权上海未来在数据相关的制度、机制方面继续探索。
      
       打造标杆场景抢占先机
      
       近日公布的一份全国智能制造发展权威评选结果显示,2021年度,上海有5家企业和20个场景分别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和“优秀场景”,总数双双排名全国第一。这个“双料冠军”的结果证明,在数字化转型的一些重点领域,上海已抢占先机。
      
       长期关注数字化转型的邵志清代表认为,当前上海数字化转型的势头非常强劲,一方面催生了新经济、新业态,同时也带动传统产业、传统业态转型,速度超出预期。事实上,根据数字化转型的总体蓝图,在经济、生活、治理3个最重要的转型领域,上海去年以场景和应用为牵引,落地了一批新项目、新标杆,数字化成为助力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加速器。
      
       在经济数字化领域,全市目前已累计创建市级智能工厂超过50家,另有1000家企业完成相关测评,将加快创建脚步。以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去年产业规模同比增幅均超过20%。在线新经济领军企业加速在沪集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增加值的份额突破12%,比重全国领先,支柱地位进一步强化。
      
       生活数字化的本质,就是构建新的数字家园。去年,“便捷就医少等待、为老服务一键通、数字酒店智管家”等标杆场景在全市落地,11家市级医院实现“就医不带本”,超过300万学生受益于在线课堂。另外,停车和叫车的数字化,也为千万市民出行带来了便利。总体上,数字化红利正在惠及最广泛的社会群体,特别是上海去年共为90多万困难家庭实现宽带免费升级至100兆,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以“两张网”为代表,治理数字化领域服务能力与效率快速提升。其中,“一网通办”已基本覆盖所有行政审批事务,接入政务服务事项超3000项;“一网统管”基本完成覆盖全市的三级平台和五级应用架构建设,接入应用超1000项,城市管理和服务模式正在实现由“人海战术”迈向“数据战术”的革命性转变。
      
       未来要更突出赋能效应
      
       今年,上海数字化转型工作将进一步迈向纵深,突出融通和赋能效应。根据市数字化办最新介绍,年内将有一批新场景投入应用。其中,在经济领域,上海将打造30个制造业数字化赋能平台;数字化生活方面,在把去年建设的11个场景升级为“2.0版”的同时,还会在健康、教育等领域打造15个新场景;另外,“两张网”也将继续迭代升级,分别会完成新一批“高效办成一件事”和“高效处置一件事”的场景建设,继续擦亮数字治理这张“上海名片”。
      
       除了这些既定任务外,这两天,在京出席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也通过各种方式,为上海数字化转型、为数字中国建设建言新方向、谋划新场景。
      
       作为一名建筑工作者,王美华委员建议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引入数字化新动力。她认为,老旧小区的改造为实现全流程有序管控和城市肌理保护,不仅要让建筑数字化技术渗入改造过程,还要通过智慧社区建设,加强小区、社区、街区的资源统筹联动,从而提高老旧小区的生活品质。
      
       长期扎根基层社区的朱国萍代表则提议用数字化赋能养老。她建议加大投入,鼓励企业开发智能手表、智能健康检测仪器、智能防跌倒装置等医养结合设备,为老人提供更高质量的陪护服务。她坦言,老人非但不应该在数字时代掉队,更有权利享受更多贴心、智能、安全的数字红利。
      
       张英委员关注的是一群与“电商”类似的“数商”,也就是数据生态、数据市场的参与者。她认为,繁荣数据要素市场离不开一大批专业数商机构的发展壮大,国家应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立“数据要素产业集聚区”,并在该领域大力培育新的“独角兽”企业,从而促进社会数据更有效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