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京记者 彭丹
历经数月筹备的2022北京新闻中心在虎年第一天开门迎客。跟随“2022北京新闻中心探营活动”,本报记者第一时间体验了中心的各个展区与工作区。这里放眼可见“福”字、老虎吉祥物、红灯笼、春联等,冬奥元素与新春元素相互交融,让探营的记者们度过了一个别样的大年初一。
上午10时刚过,设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的2022北京新闻中心一层大厅内,记者们排起长队。身着白蓝服装的志愿者们为他们进行了有序的安检、签到。服务台对面的“双奥之城·看典”背景墙前,已有记者在试音,每天下午2时,这里将举办视频直播,以“百姓讲故事”的方式生动讲述北京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民生保障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设在服务台西侧的“美丽中国”图片展展示着北京及中国各省市的风土人情;形象展示品展台则展陈、发放有关城市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的北京城市参考资料,其中有中英双语杂志、书籍、文献、音像制品,以及北京手绘地图、“梅兰竹菊”书签等文创产品,供记者翻阅欣赏。
除了静态展陈,中心内还设有多处互动交流区,供参与者深度体验奥运文化与北京的人文风貌。在一楼茶歇区南侧,记者看到一处“奥运徽章时空交换站”——此前发给每位记者的媒体包中便有一枚北京冬奥徽章,还有不少记者收藏着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徽章。在“时空交换站”,记者们可以模仿参赛运动员们交换徽章,分享各自的奥运记忆。“交换站”两侧还展陈着北京“双奥之城”等八个系列的徽章,五色斑斓的徽章讲述着内蕴丰富的北京故事。
“您可以每次少量蘸取颜料,然后多次涂抹上去。”在二楼的“多彩神州”文化展区,有记者正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DIY“彩绘生肖”、彩绘茶席或掐丝彩砂画,体验传统工艺之美。 ▼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在“双奥之城·寄语”互动休闲区,记者扫码后便从现场的留声机中听到了“天坛晨曲”“鼓楼鸽哨”“冬奥地铁”等北京特有的城市声音,参与者还可将喜爱的声音转化为二维码并生成明信片;在“双奥之城·悦游”互动休闲区,参与者可以在操控台上选好路线,在骑行装置上骑行,前方的显示屏便会出现天坛、正阳门、天安门等一系列首都地标建筑,仿佛实地骑行在开阔的北京城。
值得一提的是,从新闻信息服务技术到众多互动项目的设计,2022北京新闻中心无不体现着浓浓的“科技感”。例如位于三楼的媒体公共工作区内设利亚德8K大屏,播放8K超清影像;工作区外还设有融合多种技术创新的“云聚(Cloud me)体验厅”,媒体可在此处实现不同空间的全息直播、采访互动,远在另一头的受访者的面部表情与声音都清晰可触。在左侧的“VR体验区”,戴上VR视镜,记者仿佛身在高空,将北京城景尽览眼底,忽而又置身天坛,走过丹陛桥,步入祈年殿,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除提供深度的新闻信息服务、高效便捷的硬件设施,新闻中心还为记者提供咨询、交通、餐饮、医疗等媒体服务保障。在发给记者的媒体包中,工作人员细心地为记者们准备了口罩、洗手液、温度计等防疫物品,为方便记者在新闻中心安全工作,中心还专门设立了核酸检测点。
(本报北京2月1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