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1-12-30 第27,094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2版:要闻

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基本框架已形成,27项指标中26项达到预定目标——

曾为一条鱼立法的上海,发力世界级生态岛建设

候鸟在上海市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 新华社发
       ■本报记者 占悦 王嘉旖
      
       今年,脖颈细长的疣鼻天鹅首次出现在崇明东滩越冬,这让鸟类爱好者们欣喜不已。这是该种天鹅13年来首次出现在崇明岛,吸引它们的正是持续变好的生态环境。
      
       昨天,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听取并审议关于检查本市贯彻实施《关于促进和保障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决定》情况报告。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纲要确定的27项指标中26项达到了2020年设立的目标。
      
       三年多来,生态岛建设持续加码,进阶为“城市绿肺”,更成为“关键节点”,助力推动构建全球生物多样性。曾为一条鱼立法的上海,也将继续聚焦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产业转型升级等,借由立法及研究,不断回应新需求。
      
       全球迁徙重要“驿站”,迈向“世界级自然保护区”
      
       秋冬时节,丹顶鹤群从东北起飞,一路向南。沿途大片湿地是它们旅途“补给站”。崇明岛上由泥沙淤积成的241.55平方公里成了最佳“营养地”。东滩保护区科技信息科工程师冯雪松介绍,今年,有22万只水鸟在此栖息,其中有11种水鸟的数量达到或超过全球种群数量的1%。
      
       不久的将来,这里还将申报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世界自然遗产,以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并以此为基础,推动世界级自然保护区建设。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教授李道季认为,保证栖息地价值的同时,提升遗产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岛建设最终目标是打造“自循环生态圈”
      
       审议中,不少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指出,平衡生态效益与经济发展,是生态岛建设中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实践中,生态岛始终坚持“绿色优先”。水、林、土、气、滩各类指标稳步提升,地表水功能区达标率稳定在95%以上,PM2.5浓度等指标控制为全市最佳。
      
       在李道季看来,生态岛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打造“自循环生态圈”,是一种更高层级、高能级的发展。它不仅体现在种树、开河等生态层面,更要在产业转型、生活品质等方面实现全方位跃升。
      
       有委员建议可以进行这一有益尝试——以鲜花产业为切入点,瞄准的是美丽经济、健康经济和体验经济等新业态,由此丰实了城市治理,带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让游客能充分驻留,也集聚起人气。”
      
       报告还指出,要吸引、发展丰富的新产业、新业态,不能仅仅依赖现有资源,更要学会从外部“引流”,还应鼓励支持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生态岛建设运行。
      
       报告明确,要科学规划盘活用地,促进存量土地结构调整,推动闲置低效用地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