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1-12-26 第27,090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1版:要闻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总部经济建设热火朝天,目前落户的总部类机构已超过400家

两月两加码,这家民企相中大虹桥“朋友圈”

       ■本报记者 徐晶卉
      
       两个月内,黑湖科技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两度加码:今年9月,这家企业刚刚把民营企业总部从南京搬到虹桥长宁片区,开始大虹桥运营办公;10月28日,又在“长三角区域民营企业投资项目集体签约”中出手,准备在大虹桥地区投资落地现代制造服务业能力中心以及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
      
       上述连番升级的背后,透露着企业对大虹桥长远发展潜力的看好,更描摹出大虹桥总部经济建设热火朝天的生动场景:目前落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总部类机构已超过400家,民营企业总部与全球500强、外资地区总部等,共同成为拉动长三角强劲活跃增长极的强引擎。
      
       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周年。年初,国务院批复《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以高水平协同开放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关键的“一核”,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正着力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标志性区域。
      
       客户、人才两头便利,大虹桥画出企业发展“微笑曲线”
      
       黑湖科技成立于2016年,是典型的产业互联网时代大背景下崛起的弄潮儿。今年年初,黑湖科技完成C轮融资,更清晰了发展目标:以数据驱动创新制造,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基于云端、算法驱动、灵活可配置的制造协同系统,加速中国制造实现业务互联。
      
       9月,黑湖科技把总部搬回大虹桥的时候,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周宇翔笑称自己是“回娘家”。原来,黑湖科技创立之初,几位创始人就曾在新华路街道附近租了一个招待所,“蜗居”了整整一年,写代码、进行A/B测试。 “因为企业服务的目标对象,大都在长三角地区,从上海往返最方便。”周宇翔还记得,当时他前往苏州一家生产口红盖的工厂做A/B测试,一个月后,B产线没有使用黑湖产品的“计件制”工人跑来找他,问“A产线的工人为什么能赚更多”,这让周宇翔坚定了创业路, “这就是数字化提升传统制造产业效率的最好证明。”
      
       随着企业的发展,黑湖科技先后在上海多个区落脚,五年后最终把企业总部搬到大虹桥,这是一个深思熟虑的选择。目前企业合作的工厂超过2500家,其中长三角企业有很高的占比,包括农夫山泉、海天集团、早安巴黎等。 “工程师经常要出差做项目,交通成了最看重的硬条件。”在周宇翔看来,大虹桥拥有长三角最好的区位优势,一小时通达长三角各大主要城市,与客户贴得更近,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便利。
      
       黑湖科技搬入“大虹桥”之后,员工也都拍手称赞。90后研发项目负责人陈宇是北航的硕士生,家住昆山,如今每天早上搭乘8时26分的动车从昆山南站出发,19分钟后抵达上海虹桥,半小时内可妥妥坐在工位上,获得感直线拉升, “长三角通勤时间压缩到了一小时内,双城生活提质提速”。
      
       日前发布的《2021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显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跨城通勤就业规模在过去4年间猛增75.8%,是上海中心城区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看到了这个“没想到”的优势,黑湖科技表示未来将加大对长三角地区高端人才的招揽力度,为企业发展注入更多动力。◆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
      
       政策、资源鼎力加持,构建商务区总部经济新高地
      
       一家企业总部的引入、安家,背后离不开区域的发力。黑湖科技10月28日签约的当天,波司登等22家重点民营企业也与大虹桥签订了巨额投资项目,包括全球总部、全国总部、研发总部及运营总部。同一天,“长三角民营企业总部集聚区”揭牌成立,“到虹桥去投资”成了一种现象。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投促处处长贾开京介绍,为加快开辟总部经济、创新经济新天地,管委会已会同地产虹桥和四区政府,形成“1+1+4”招商联动机制和服务团队,实现政策叠加、服务叠加、资源叠加、智慧叠加。如今,落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总部类机构已超过400家,全力打造长三角民营总部集聚区,一大批开放的政策、服务的举措正逐步落实。
      
       不久前,管委会牵头长宁、青浦、嘉定、闵行4个区制订了《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关于支持内资总部企业发展的政策意见》,聚焦本土跨国公司、央企第二总部、长三角民营企业总部等,给予落地营运、能级提升、人才发展、国际商务合作等四方面支持,设置最高3000万元的营运补贴,形成市、区政策的全方位赋能,全力构建商务区总部经济的“朋友圈”。
      
       黑湖科技就深有体会。企业品牌负责人刘依依告诉记者,企业目前在大虹桥的办公场地以及基地后续项目,都是与政府深度共创的结果。管委会还经常提醒他们,落户大虹桥的企业有一定的人才公寓名额以及人才落户政策,生怕企业忘了“娘家”的好政策。
      
       周宇翔则看中大虹桥的“朋友圈”资源,这与业务有关——作为入口级工业协同平台,企业要与多类上下游企业打交道,周宇翔粗粗归类,就包括中国移动等运营商、阿里巴巴等云计算企业、霍尼韦尔等自动化控制及工业平台,以及麦肯锡等咨询机构,“大虹桥汇聚了大量优质合作伙伴,为企业实现长三角产业联动、企业互动和资源流动提供了重要战略契机”。
      
       有意思的是,一些资源即将“送到家门口”。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副主任孔福安表示:“目前大虹桥已设立长三角民营企业总部服务中心,下一步还会设立企业‘走出去’指导中心,推出国际商务服务伙伴计划,引进高端专业服务机构,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企业国际化发展提供支撑。”目前,普华永道、安永、戴德梁行、仲量联行、高伟绅律所等首批伙伴已集中亮相。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中央商务区“十四五”规划》明确,到2025年基本建成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核心承载区,通过产业发展之“核”、国际贸易之“核”、要素配置之“核”、高端商务之“核”、人才荟萃之“核”,体现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核”的功能。与大虹桥共成长,周宇翔也已谋定下一步:把产业链上下游的生态企业都引入大虹桥,构建以云端制造协同平台为核心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赋能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