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1-09-30 第27,003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8版:国际/公告

《规划》有哪些亮点?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之路如何走?参与编制的专家学者对此进行解读——

把握未来五年“机会窗口”,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本报记者 沈湫莎
      
       到2025年,上海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明显增强,成为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发展新理念的重要策源地;到2030年,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展望2035年,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功能全面升级,科技实力大幅跃升。《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近日向社会发布,描绘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未来五年乃至15年的宏伟蓝图。
      
       《规划》有哪些亮点?未来科创中心的建设之路如何走?参与此次《规划》编制的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解读。
      
       一条主线: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历史性地将科技创新摆在各项任务的首位进行专章部署,体现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市科委副主任朱启高说,面对“十四五”时期的新形势、新使命,对标全球最高标准、最好水平,《规划》的一条主线就是“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参与《规划》编制的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所长石谦表示,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就是要实现更多“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努力成为“科学规律的第一发现者”。
      
       聚焦创新策源这一主攻方向,《规划》提出的两个关键指标颇为亮眼:到2025年,全市全社会研发(R&D)投入占GDP比例将达4.5%左右,基础研究投入占R&D经费比例达12%左右。这两个指标在2019年分别为4.0%和8.9%左右,2025年的预定目标分别比2019年提升12.5%和25.8%。“这一‘大手笔’体现出上海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的魄力,以及规划的前瞻性、引领性和导向性。”在石谦看来,基础研究经费的增加,将持续为“冷板凳”加热,最大限度减少科研人员为“柴米油盐”担忧的烦恼。
      
       立足国家战略是“十四五”时期提升上海科创中心能级的战略基点。《规划》提出,加快推进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打造一批战略科技力量;坚持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系统性布局基础前沿重大战略项目,强化上海在基础前沿领域的全球话语权。 ◆下转第八版
      
       (上接第二版)
      
       使命导向:抓住科创中心功能全面升级的“关键跃升期”
      
       此次《规划》尤其突出“强使命”的导向。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战略规划研究室主任朱学彦说,这是由“十四五”所处的历史阶段决定的。当前,全球科技加快转向前沿科学交叉融合、新技术群体突破和快速迭代,工业体系正在重塑。未来五年,新兴产业全球竞争版图尚待明朗,有望成为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会窗口”。未来15年则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功能全面升级的“关键跃升期”。
      
       《规划》提出,对接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强化央地协同,探索实施中央和地方共同支持、共同组织国家重大基础研究任务的新机制,推动建立上海深度参与重大科学问题攻坚突破的新型举国体制的有效路径。
      
       软硬结合:高水平创新供给回应“人民城市”建设需求
      
       参与《规划》编制的原市科委一级巡视员季晓烨说,在全力夯实创新策源“硬实力”的同时,《规划》也把相当篇幅留给了提升城市“软实力”。
      
       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规划》把吸引人才放在了相当突出的地位,提出优化科技创新人才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建设全球科创人才高地;塑造城市科技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全社会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文化氛围。
      
       《规划》提出“四个城市”建设目标,即加快建设数字智慧城市、安全韧性城市、绿色低碳城市和健康活力城市,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事实上,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城市能级提升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都对高水平创新供给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迫切需求。《规划》秉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核心理念,促进科技充分惠及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