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1-09-15 第26,988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10版:论苑

全人类共同价值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海理论界围绕“七一”重要讲话提出的一系列新的重大思想、重大观点、重大论断组织开展深入研究,举办系列专题研讨会。日前,“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研讨会在同济大学举行。与会专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围绕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本次研讨会由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同济大学基地、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之魂
      
       ■王公龙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全人类共同价值体现了国际社会在价值取向上的最大公约数,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之魂。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支撑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需要经过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等三个发展阶段。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共同体的高级形态,形成这样的共同体离不开共同价值的支撑。
      
       从功能看,全人类共同价值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起着三重作用:首先,聚合作用。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追求,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起着凝心聚力的作用。其次,规范作用。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运行的规范,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行为起着规制和矫正的作用。再次,调节作用。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人类共同体矛盾的润滑剂,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矛盾发展起着调节和抑制作用。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可或缺的要素。没有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不稳定的共同体、也是不可持久的共同体。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大力培育和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人类最基本的价值共识
      
       全人类共同价值作为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的价值追求,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基础。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世界各国在价值上的最大公约数,是世界各国人民最基本、最美好的价值追求。
      
       和平发展。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反对战争。有了和平稳定的环境,人类才能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发展是进步的条件,支撑着生存和希望。唯有发展,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
      
       公平正义。公平是人类和谐相处的基本条件,不公只会带来社会矛盾和冲突,给人类带来纷争和痛苦。正义是人类坚定而恒久的价值追求,美好的社会不能缺少正义的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致力于建设美好的世界,必然会把公平正义确立为自己的价值导向。
      
       民主自由。在国际关系中,民主主要是指国际关系民主化,即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世界上的事情必须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来办,这就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自由意味着捍卫主权国家独立自主的权利、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自由,捍卫国家合理表达利益诉求和合理分享发展成果的自由。
      
       总之,和平与发展回应了全人类的基本价值追求,倡导和平发展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公平与正义顺应了全人类的社会价值关切,是对西方国家奉行丛林法则、霸道逻辑的否定。民主与自由反映了全人类的政治价值期许,满足了世界人民对构建自由民主国际秩序的现实需要。
      
       全人类共同价值超越西方所谓“普世价值”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符合全人类理想、维护全人类根本利益、代表全人类前进方向的价值观,在众多层面超越了基于地域主义的西方所谓“普世价值”。
      
       第一,立论基础上,以现实性超越抽象性。所谓“普世价值”的哲学基础是抽象人性论,在探寻人的本质时,忽视人的社会活动的实践性,将人性视为普遍的、超历史的和永恒的存在。而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对人类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广泛共识的价值取向进行的概括和提炼,也是对当今世界现实矛盾和挑战的回应,是着眼于推进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必须遵循的价值取向。
      
       第二,理论视域上,以全球性超越地域性。所谓“普世价值”的立论基础是西方中心主义,以西方社会的价值观为标准,试图推动实现人类价值观整齐划一的西方化。而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出发点是全人类中心主义,不仅关注全人类的整体发展和前途命运,而且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关系,追求人类社会普遍的和谐与稳定。
      
       第三,在思维方式上,以包容性超越排他性。所谓“普世价值”从西方两极对立、零和博弈的思维出发,否定价值观多样性存在的合理性。而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多样性的统一,在尊重世界各国差异性的基础上,寻求统一性和共识性,倡导求同存异、聚同化异的原则。
      
       第四,在运行规则上,以平等性超越支配性。从话语本质看,所谓“普世价值”是不平等的价值观,以“唯我独尊”“高人一等”的心理来看待世界多样文明和多元价值。而全人类共同价值本质上是平等的价值观,坚持以平等和尊重的视角来看待世界多样文明和多元价值。
      
       第五,在道义尺度上,以公平性超越唯利性。公平不是西方所谓“普世价值”关注的主要价值取向。而全人类共同价值之所以强调“公平”,就是着眼于克服当下国际秩序“不公平”的痼疾,占据人类道义的制高点。
      
       第六,在表现形态上,以真实性超越虚伪性。西方国家在推广所谓“普世价值”时,通常披着普遍适用性外衣,因而带有极大迷惑性、蛊惑性和欺骗性。而全人类共同价值则以关注人类前途命运、维护人类根本利益、推动人类共同发展为价值诉求,具有客观的真实性。
      
       着力提升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国际认同度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崇高的事业,也是曲折的历史过程。倡导和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之举。
      
       一是要在文明交流对话中提升国际认同度。一种新的理念要为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和认同,其前提是在全球传播中让外部世界充分知晓、理解和认同。因此,在广泛的交流对话中扩展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国际知名度,扩大其传播力和影响力,无疑是一项基础性工程。
      
       二是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中提升国际认同度。用全人类共同价值指导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摆脱国强必霸逻辑、打破所谓“修昔底德陷阱”的神话,才能充分展现全人类共同价值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三是在全球治理改革中提升国际认同度。当今人类正在面临日益加剧的全球治理赤字,遵循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全球治理机制的改革,在消解全球治理赤字中提升国际认同度,是扩展全人类共同价值影响的重要渠道。
      
       四是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中提升国际认同度。中国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首倡者,也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模范践行者。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全人类共同价值必将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实践中彰显出强大生命力。
      
       (作者为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秘书长、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教授)
      
       “共同价值”凝聚了人类走向未来的最大公约数
      
       ■肖巍
      
       人类命运从没有今天这样紧密相联,各国利益从没有今天这样深度融合,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的特别致辞中指出,“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各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各有千秋,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关键在于是否符合本国国情,能否获得人民拥护和支持,能否带来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民生改善,能否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但国际格局却也在加速演变,全球治理体系重塑处于进行时,这个趋势既反映了“大变局”中变与不变的张力,也赋予了国际交往追求公正合理、和谐共处的价值导向。面对纷繁复杂的全球性问题和世界风险,社会主义中国呼吁各国顺应时代潮流,做出正确选择,齐心协力应对挑战,携手迈向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新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愿景,不但符合中国人民同时也符合世界人民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根本利益。
      
       社会主义制度改变了中国贫穷落后、饱受欺凌的厄运,改革开放更使当代中国发展交出了世人惊叹的成绩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但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还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想的未来社会前景在中国大地上进一步充分展现。不断刷新的中国故事表明,只有顺应历史潮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新境界。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始终不渝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社会主义中国对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自信和自觉,它既来源于中华文明的厚重底蕴,也是对实现当代中国发展目标和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中国还始终不渝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并将这种互利共赢从经贸关系扩展到政治、安全、文化、环保等领域,从有关双边的双赢扩大到多边的多赢和共赢。
      
       社会主义救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国,早已为十四亿中国人民所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文化基因、时代特点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还积聚了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独特风景。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和平发展,不懈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坚持永不称霸、不搞扩张、不谋求势力范围,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和平;始终坚持公平正义,不懈推动人类自由解放,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反对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内政、反对以强凌弱;始终坚持合作共赢,不懈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以合作消弭对抗,以共赢取代零和,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还信守为世界谋大同的天下情怀,矢志奋斗于促进人类文明与进步事业。新的征程上,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赢得了普遍的关注和赞赏。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正在日益走向成熟,新时代还要进一步回答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新的时代课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也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探索,这种文明新形态既体现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吸收了世界各国发展的先进成果,对于发展中国家在保持自身特质前提下走适合的现代化道路,同时观照人类共同愿景具有特殊意义。社会主义中国自己发展了,越来越重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并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更有效地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用更有说服力的成就为世界和平发展作贡献。
      
       社会主义中国不惧“大变局”之惊涛骇浪,继续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展现大国担当;当代中国乃至未来中国的发展也必将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这不但有利于满足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也有利于世界持久和平、繁荣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中国还将大力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继续坚持公平开放、共赢开放、包容开放,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断谋求事关人类命运的利益汇合点,积极营造全球伙伴关系,热心打造遍及全球的“朋友圈”。
      
       人类命运从没有今天这样紧密相联,各国利益从没有今天这样深度融合,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面对突如其来的全球性威胁和挑战,全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团结合作,更需要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更需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及其国际公正和道义原则。惟有如此,国际社会才能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问题,共建美好地球家园,推动历史车轮走向光明未来。
      
       (作者为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意义
      
       ■郝宇青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了民族、国家与意识形态的界限,蕴涵的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福祉,展现出的是宽广的人类情怀和强烈的担当精神。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从世界的前途和命运的角度来思考整个人类社会的未来的。它超越了民族、国家与意识形态的界限,蕴涵的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福祉,展现出的是宽广的人类情怀和强烈的担当精神。而这也就使得“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了伟大而深刻的世界意义。
      
       概括地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认识层面的世界意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是基于对当代世界面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的。马克思曾经指出:“一个时代的迫切问题,有着和任何在内容上有根据的因而也是合理的问题共同的命运: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问题却是公开的、无所顾忌的、支配一切个人的时代之声。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那么,对于当代世界而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是“时代的迫切问题”,就是支配世界各个国家的“时代之声”。因此,如何认识当代世界面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重大的、具有全球影响的问题,就成为世界各国必须加以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因为只有世界各国认识清楚了这一问题,并尽可能在这一问题上达成共识,才能真正有效化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带来的全球治理、全球秩序的挑战。在这一问题上,中国基于人类发展的历史规律和人类文明走向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即可以看作是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中国认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可以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中国对于当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问题在认识层面的世界意义。
      
       二是价值层面的世界意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其在价值层面的突出意义,就是坚持世界整体性的价值。它打破了过去以血缘、地缘等传统因素主导的共同体的局限,并从整体性思维出发,把全人类看作是一个整体,其目的就在于构建一个相互依存的利益共同体、和而不同的价值共同体、共建共享的安全共同体、同舟共济的行动共同体、生态文明的环境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其在价值层面的另一种意义,就是坚持合作共赢的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世界各国摒弃传统的“零和博弈”思想,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价值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符合公平、正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才能真正打造符合人类共同利益的命运共同体。当然,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还蕴涵着丰富的价值,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例如,“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和为贵”等观念,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可或缺的价值基础。总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世界和平发展美好愿望的价值追求,而这即可以看作是其在价值层面的世界意义。
      
       三是方法层面的世界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在方法和实践层面上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了要求。从中国的实践出发,我们强调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需要做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即一方面处理好国内事务,尤其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另一方面坚持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坚持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以便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在中国的上述实践中,其实包含着辩证思维、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等方法,这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方法上的借鉴。2015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强调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享共建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建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这一阐述,不仅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而且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阐明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方法。应当说,平等而包容、合作而共赢的中国方案得到了世界人民的认同,并期待着构建起一个平等而包容、合作而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总之,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方面的倡导与实践,即可以看作是其在方法层面的世界意义。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 “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愿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战略研究所所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