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1-07-09 第26,920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5版: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新业态

国内外专家、企业领军者畅谈AI的当下与未来

赋能百业,人工智能促进城市数字化转型

看得见、摸得着的人工智能如今已经深入城市建设、运行和管理的各个领域,有效地提升了城市效率和生活品质。①上海主题展区内的扩博风电维修机器人。②搭载AnyGrasp算法的非夕自适应机器人R izon。③达闼机器人。 均本报记者 袁婧摄 制图:冯晓瑜
       ■本报首席记者 徐晶卉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推进,人工智能(AI)与实体经济正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融合发展,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赋能百业,促进城市数字化转型。
      
       昨天举行的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2021)全体会议—产业发展论坛上,国内外AI领域专家、企业领军者畅谈人工智能的当下与未来,认为人工智能是驱动所有行业的新动能,也拥有与各个产业、各个领域对话未来的可能性。
      
       根基之固
      
       新基建“新”在哪里
      
       “十四五”开局之年,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基建,不仅能拉动经济发展,也是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着力点。
      
       新基建究竟“新”在哪里?在思爱普(SAP)全球副总裁、中国联席总经理董志刚看来,人工智能是算法、算力、数据三者的结合,它的特性决定了与以往一些技术的不同之处。思爱普的撒手锏是ERP系统,即把企业的数据和流程结合起来,为企业提供决策和管理解决方案。从2018年开始,企业开始推出基于人工智能的技术平台,让自动化技术更好处理管理相关流程和数据,计划到2025年,让60%企业的应用可通过自动化技术来实现。
      
       从时间看,人工智能技术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出现,至今已有60多年,为何到了今天,人工智能才逐渐成了“水电煤”?美团副总裁、首席科学家夏华夏一语中的:因为我们正在把人工智能过去多年的前沿探索推向落地应用,尤其是与实体经济结合,飞速提升相关行业的效率,为消费者提供更好服务。
      
       京东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周伯文表示,前两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大家都提到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打通,而到了今年,AI在技术层面表现为视觉、知识图谱、强化学习等多个技术的融合,在业务层面表现为技术和产业的深度融合,让技术通过特定场景解决问题而创造价值。
      
       链接之途
      
       为制造业带来数字化革命
      
       IDC(互联网数据中心)有过预测,到2025年,至少90%的新企业应用程序将嵌入AI。几乎所有与会嘉宾都认为,AI与制造业的结合大有可为。
      
       “制造业的智能化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周伯文认为,消费互联网的数据容易集中,但产业互联网数据孤岛现象比较严重,可复制性非常差,别说跨行业,就是在同一个行业,从工厂A到工厂B都难以复制,“消费互联网的智能化模型在北京成立,在上海也能成立,但制造业领域,这一项不成立,不管是技术、商业模式都有挑战”。在他看来,制造业的问题千变万化,比如销量预测、产品预测等,都要融合知识图谱、消费者洞察、机器学习等,“现阶段,人工智能的落地要有问题导向,然后用技术去解决智能化问题,这需要一个过程,但产业数字化应该是人工智能未来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所在”。
      
       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智慧工业和服务业总裁李强则讲了一个腾讯人工智能赋能中国商飞的故事。飞机制造是国之重器,但它也是一个高度复杂、高度智能的产业,会大量使用复合型材料,检测也极其复杂,需要通过超声波扫描段层、裂缝、气孔等,通常复合型材料需要制造大量对比样本进行检测,耗时耗力耗材。2018年,中国商飞与腾讯云合作,共建AI检测云系统,基于计算机视觉、图像识别等技术,把传统检测4小时时间缩短到5分钟,降幅达98%,材料成本节省92%,人工成本节省95%,并且计算机超过人眼,人眼难以识别的细微缺陷也能被识别出来,缺陷检出率大幅度提升到99%。
      
       趋势之论
      
       碳达峰、新能源车都需要AI
      
       AI已成为推动下一轮科技革命的关键力量。面向未来,AI还能有什么作为?
      
       美林(亚太)有限公司亚太区企业及投资银行主席兼中国区主席任克英认为,在碳达峰、碳中和这个系统工程中,AI就可发挥无与伦比的作用。如今,AI助力建设的数字基础设施,可赋能各行各业降低成本、提升效率,“随着近年来技术的发展和算力的提升,人工智能对海量数据的积累、集成、分析,使我们能够测算每项活动的碳排放量,从而广泛应用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能源和消费等多个领域,优化应用场景的全链条,为各行各业提升运营效率、节能减排”。
      
       比如,发电和发热行业目前在全球占了大约25%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AI通过数据分析与智能预测,为风电和光伏有效解决风速、风向、日照等资源环境因素制约,实现降本提效,从而驱动发电和发热领域走向低碳排放。
      
       星环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孙元浩认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AI也将起到关键作用。以电动汽车为例,目前它最大的问题是充电,电池里程问题已经解决了,但充电设施太少问题怎么破?有公司想到了换电的方式,但换电没有国家标准,更需要安全保障,“我们已开始与一些汽车厂商合作,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做电池性能管理以及安全管理,探索提升电池安全性的方式”。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刘多也认为,未来AI发展要与我国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相联系,以实体经济、智能化需求为导向,深入挖掘制造、交通等行业的需求,通过示范引领,发挥并放大人工智能技术的效应,形成技术和产业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