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1-07-08 第26,919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9版:科技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执教五十余年,“教出图灵奖得主的图灵奖得主”约翰·霍普克罗夫特十年来每年坚持来沪工作三个月,他认为——

“未来,上海会成为全球AI领先城市”

霍普克罗夫特
       ■本报记者 沈湫莎 ■通讯员 李冰
      
       今年82岁的图灵奖得主、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约翰·霍普克罗夫特已经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教了五十余年的书,堪称计算机科学教育的“活化石”。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执教生涯中,他培养的博士生中有近十位当选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科学院、工程院院士,还有两名学生拿到了图灵奖。
      
       因为钟情于教育,自2011年起,霍普克罗夫特作为访问讲习教授在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担任人工智能(AI)领域的研究生导师,并为本科生授课。近日,在受疫情影响阔别中国16个月后,这位享誉全球的学术大师再次来到上海,走上他热爱的讲台,并将参加今天在沪开幕的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大会前夕,霍普克罗夫特在上海的办公室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他表示,世界正在经历一场深刻影响人类生活和思维方式的信息革命,人工智能是这场变革的主要推动力。未来世界需要懂AI的人才,培养人工智能领军人才是决定未来国家竞争力的关键之一。
      
       连续十年来沪潜心带教本科生
      
       1965年,霍普克罗夫特走上康奈尔大学讲台,为学生教授计算机科学,至今他已被15个国家聘为客座教授。最近十年,他每年坚持来上海工作三个月,耄耋之年依然活跃在教育、科研的最前线。
      
       2010年,上海交通大学成立致远学院,旨在培养基础学科领域的未来学术大师。为此,学校从全球范围寻觅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的一流学者为学生授课、担任导师。霍普克罗夫特就是那时加入致远学院,并于2011年12月开始给致远学院计算机科学方向的学生授课。
      
       作为拥有50多年教育经验的“老教师”,霍普克罗夫特注意到大学中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重学术轻教育”的现象。他说,“较长时间以来,一些大学教授更多的身份是‘研究员’,而忽视了自己身为教师的‘第一身份’。”他也因此十分珍视每年在上海工作的三个月,不仅把最重要的日程安排设定在了“教学”这件事情上,还亲自“下场”带起了本科生。
      
       霍普克罗夫特告诉记者,十年来,他在上海交大致远学院教授两门本科生课程,每门课大约有30位学生。他还组建了由全球知名计算机科学家组成的讲座教授组,引入国际一流大学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设置。在上海交大,有一个以他名字命名的计算机科学中心。在这里,教授们无需疲于申请科研经费,校方也不给予其科研考核,而目标只有一个——集中力量培养人才。迄今,已有500多名本科生得到了这位图灵奖大师的亲自指点。
      
       “最能启发学生的教授”上课不用PPT
      
       “当我看到学生们脸上露出迷惑的神色时,我就知道,得改变表达方式了。我会换一种说法,直到他们能够听懂为止。”谈起教学,霍普克罗夫特有说不完的经验。难以想象,这种有些“迁就”学生的教学方式,竟是图灵奖大师的教学“秘笈”。
      
       事实上,在康奈尔大学,霍普克罗夫特被学生称为“最会启发学生的老师”,他十分关注培养学生的兴趣。这其实与他的亲身经历有关。小学时,他的老师曾让他在众多书籍中挑选一本最感兴趣的去读,他把这个方法用在了自己的课堂上。他认为,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场所,每一次讲课他都会审视自己是否充满热情,如果能从学生中听到一个很好的提问,他就会像孩子一样开心不已。
      
       在上海交大致远学院,流传着一个名叫“智慧光束”的小故事。2013年12月的一天晚上,霍普克罗夫特正在教室里给计算机科学班的学生讲课。突然,教室里的日光灯因跳闸而熄灭,突如其来的黑暗打断了授课,“这是在提醒我应该下课了吗?”他幽默地说,学生们大笑起来。随后,霍普克罗夫特边笑边拿出了随身携带的手电筒,用光束照亮黑板上的题目,继续为大家讲解。
      
       据霍普克罗夫特本人“爆料”,他上课不怎么用PPT,仍然以板书的教学形式为主。这一方面是因为计算机科学包含了数学、密码学、逻辑学等内容,而这些都需要推导或演算,另一方面也是出于他对三尺讲台的由衷热爱。凭着这一股子热爱,霍普克罗夫特“教”出了两位图灵奖得主:1986年与他同获图灵奖的罗伯特·塔扬,是他在斯坦福大学学术休假期间指导的博士生;2021年图灵奖得主、“龙书”(编译原理课程的经典教材)的作者之一阿尔弗雷德·阿霍则是他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期间指导的第一位博士生。
      
       以大师孕育大师,这两段特殊的师徒关系似乎给出了一条培养顶尖科学家的成功路径。
      
       中国拥有大量高素质AI人才
      
       2018年,霍普克罗夫特受教育部邀请参与评估中国44所顶尖大学计算机科学的教学质量,他的评价指标很简单,那就是本科生课堂的教学质量如何。比如,教师是不是热情,能不能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哪些学生参加了课程,他们是否感兴趣等。
      
       在他看来,中美两国在人工智能人才方面处于第一阵营。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根据《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0》,2019年,在全球近五年TOP100人工智能高被引论文中,有21篇来自中国,数量位居全球第二;中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超过3万件,比上年增长52.4%。
      
       霍普克罗夫特说,从水平来看,上海交大的学生和康奈尔大学的一样优秀。从受到高水平教育的人口数量来看,中国有世界上20%的人才,美国只有4%,因此中国会有很好的发展。
      
       不过,中美的计算机科学教育也有不同之处。 “美国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基础研究,因为企业拥有足够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们承接了成果转化的重要一环,但中国没有那么多科学家和工程师,这使得企业的需求往往得不到满足。”霍普克罗夫特说,这也就是为什么近年来中国的计算机人才依然供不应求。
      
       事实上,康奈尔大学10%的学生都在学计算机,这在美国也是一个普遍现象。但在霍普克罗夫特看来,有效提升计算机人才数量和水平的方式,并不是盲目地扩建计算机学院,而是提升本科教育的质量。
      
       “未来,上海会成为全球AI领先城市,对此我坚信不疑。”霍普克罗夫特说,上海有40多所高校设有计算机科学专业,如果让更多高水平教授亲自带教本科生,足以产生很大的影响。他表示,自己未来的使命就是培育更多的优秀年轻人,让他们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