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1-07-06 第26,917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2版:要闻

上海第一时间组织思政课教师集体教研,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沉浸式大思政课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本报记者 储舒婷
      
       走进红色场馆、深入乡村山野,与新四军老战士、改革开放亲历者等面对面交流、解疑释惑……昨天,“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精神血脉”上海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教学观摩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
      
       来自本市大、中、小学不同学段的六位教师,与来自中共一大纪念馆、江苏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安徽凤阳“大包干”纪念馆、上海浦东展览馆、浙江安吉等地的特邀讲述人联手打造一堂沉浸式大思政课,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向青少年阐释在百年党史中所构建的伟大精神谱系及其赓续传承,增强广大学子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记者获悉,就在庆祝大会举行的当天下午,上海学校思政教师集体备课会已全面启动。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表示,本市将发挥“市级备课+校际协同+学校推进”三级备课体系作用,组织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开展集中研讨、集中备课、集中培训,推动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各环节。
      
       活用红色资源上好大思政课
      
       为了让更多青少年更好地理解伟大建党精神,上海市长宁区天山第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周亚妮把红色场馆“搬”进了自己的课堂:在江苏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她为学生上了一堂特殊的思政课。周亚妮与90岁高龄的新四军老战士宋强共同为学生讲述新四军战士保家卫国的英勇故事。面对小学生“为什么要参加新四军”的提问,宋强回答说,“我18岁参军,参军去保卫祖国”,让孩子们的内心深感震撼。
      
       在兰生复旦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盛利铭的课堂上,两位特邀讲述人给学生们留下深刻印象:通过现场连线,安徽小岗村“大包干”发起者严宏昌讲述了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小岗村村民按下18个“红手印”、催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而定格中国农村改革起点的历史;而浦东展览馆的金牌讲解员王韵正,以“从烂泥渡路到陆家嘴”为切入点,让同学们了解浦东开发开放30年的精彩历程。
      
       “在不同时代背景下,这两段历史都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克服各方阻力、创造了巨大成就。这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盛利铭生动的讲述,让学生们对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所说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大学阶段的展示课上,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主任吴冠军教授连线身在中共一大纪念馆现场的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周凯,围绕“精神的力量”,他们给即将在暑假走进红色场馆担任志愿讲解员的大学生阐述中国共产党伟大的精神谱系,鼓励青年学子传播百年党史故事,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成长与时代、与脚下这块土地结合在一起,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才能成为时代伟业的担纲者,才能真正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盼。”吴冠军说。
      
       培育思政教师队伍的“大先生”
      
       上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当前,上海正着力培育思政教师队伍中的“大先生”。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我们这个时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创举。”昨天,在授课现场,“人民教育家”于漪通过视频勉励思政课教师“把我们党的精神财富的结晶播撒到学生心中,把精神的基因植入学生的血液”。
      
       在7月1日举行的上海学校思政教师集体备课会上,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庆寺教授表示,集体备课很及时,为将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思政课教学内容提供了有效指导。
      
       按照小学启蒙道德情感、初中打牢思想基础、高中提升政治素养、大学增强使命担当的目标,上海各学段思政教师精准研究大中小不同学段特点,在课程教学中引导青少年学生从小听党话、跟党走,为党育才,为国育人,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走出熟悉的教室,如何用好场馆中的红色文化资源,对我来说是从未有过的挑战。”昨天现场,周亚妮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时坦言,“对小学生而言,最好的方式就是讲故事。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挖掘红色场馆中各类文物、展品的内涵,并贴合学生的需求,争取把课上得更好。”目前,上海600多处革命历史遗址遗迹和300多个市、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资源,都已成为大中小学生上好大思政课的生动“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