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1-06-18 第26,899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5版:要闻

解读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健康之城:让每位老人都能颐养天年

       ■本报记者 唐闻佳
      
       上海将打造社区“养老服务联合体”,建设一批老年友善医院、老年友好学校、老年友好超市等老年友好公共服务机构
      
       记者昨天从上海市卫健委了解到,《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近日出台,目标是:到2025年,建立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匹配的老龄事业发展体系,老年友好城市建设卓有成效,着力健全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三大基石”。
      
       《规划》包含六大部分,提出八方面27项主要任务、24个规划指标、7个重点项目。让申城每一位老人都能在高品质生活中获得身心安康,度过幸福的晚年,是《规划》的初心和使命。
      
       老有所“养”:在“五个新城”建设中布局服务全市域的养老床位
      
       本市将加快建立健全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稳步提高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养老待遇水平,持续拓宽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覆盖面,大力发展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等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同时,推进法定医疗保障制度更加成熟定型,逐步扩大老年人常用药品和医疗康复项目的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完善慢性病患者长处方机制,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提供包括医疗、康复、照护等多领域的综合性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
      
       深化老年综合津贴制度、加大对老年人救助力度方面,本市将通过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优先保障经济困难的孤寡、失能、高龄、残疾等老年人需求,建立满足多元需求的长期照护保障制度,鼓励保险机构开发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产品。
      
       本市还将建设枢纽型养老综合体和家门口服务站点,打造社区“养老服务联合体”,并加大全市养老床位建设统筹力度,在郊区“五个新城”建设中布局基于服务全市域范围的养老床位。
      
       老有所“医”:推动更多医院开设老年医学科
      
       本市将推动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开设老年医学科,形成以市老年医学中心为引领、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相关教学科研机构为支撑的老年医疗服务网络。
      
       聚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康复中心”“护理中心”等“三个中心”建设,进一步推进安宁疗护服务体系、“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建设,充分发挥智慧健康驿站功能作用。本市还将深化长三角老龄事业协同,优化长三角医保异地结算信息平台,支持三省一市之间实现异地门诊结算互联互通。
      
       老有所“为”:推进“十五分钟学习圈”建设覆盖全市
      
       本市将全面推进覆盖全市的老年教育“十五分钟学习圈”建设,实施新一轮老年教育机构能力提升工程,持续推进“养教结合学习点和示范学习点”建设。同时,加强老年健康服务人才培养,将老年医学、康复、护理人才作为急需紧缺人才纳入卫生健康人员培训规划,建立健全养老护理员培养措施、评价标准、晋升通道、薪酬体系、激励机制和管理系统。
      
       《规划》明确提出科技创新,着力强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科技支撑,一方面,加强人体机能增强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帮助有劳动意愿的老年人延长劳动年限。另一方面,推广智慧养老应用,布设互联感知的智慧养老设施,支持发展社区居家“虚拟养老院”,推进上海市银发族大数据、老年健康服务信息管理等数据平台建设。
      
       老有所“乐”:开展智慧助老行动消除“数字鸿沟”
      
       本市将加强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的普法宣传教育,探索建立老年社会监护制度,支持专业性的社会组织依法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担任监护人或提供相关服务,制定支持子女赡养照顾老人的政策措施,巩固和增强家庭养老功能,大力开展健康家庭建设,鼓励各类社会资源为失能老年人家庭提供所需支持性“喘息服务”,并构建多层次家政服务供给体系。
      
       同时,开展智慧助老行动,消除“数字鸿沟”,本市将建设一批老年友善医院、老年友好学校、老年友好超市等老年友好公共服务机构,制订完善适老化房屋建设和改造标准,继续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向老年人公益性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