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1-06-10 第26,891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7版:专版

从消防战士到街道行政人员、居民区书记,三次人生“转身”都去中共一大会址寻初心——

陆建华:与老百姓一起守护家园,这样的经历值了

每当听到警铃响起,我就感受到一名军人、一名共产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摄影:叶辰亮
       ■本报记者 陆益峰
      
       人物小传
      
       陆建华,1979年出生,2000年入党。杨浦区五角场街道创智坊居民区党支部书记。获评首届上海 “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所在党支部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表现突出,荣获2020年上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
      
       国字脸、小平头,走起路来虎虎生风,一股特有的军人气质总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这是42岁的杨浦区五角场街道创智坊居民区党支部书记陆建华给人的第一印象。在他的带领下,创智坊社区通过创新党建工作助力开通“睦邻门”、实现大学路街区自我管理等。今年4月,他被评为上海“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
      
       近日,在听闻中共一大纪念馆开馆消息后,陆建华十分激动:“等忙完疫苗接种工作,我今年一定要去一次,还要带领创智坊社区的互联网企业和两新组织的党员们一起重温入党誓词。”
      
       原来,中共一大会址在陆建华的人生经历中有着特殊意义。从19岁参军入伍成为一名消防战士,到退役转业后在街道办公室当行政人员,再下沉到最基层成为“小巷总理”,他说,人生的每一次关键“转身”,都会前往中共一大会址探寻初心使命,树立起为民服务的信念。
      
       “老百姓最需要的时候,就是要冲锋在前”
      
       “作为党员,就是要永葆先进本色,牢记初心使命。”陆建华谈起了三次前往瞻仰中共一大会址的心路历程。
      
       1998年,19岁的陆建华参军入伍,成为一名消防战士。回忆起第一次冲入火海的情景,他至今记忆犹新——由于煤气泄漏,一幢居民楼起火,他和战友们一起往火海里冲。当他拿出煤气罐时,上面还燃着火焰。“当时并不知道害怕。作为一名消防战士,在老百姓最需要的时候,就是要赴汤蹈火、冲锋在前。”他说。
      
       2000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一名新党员,他跟随党组织来到中共一大会址寻初心。“每当听到警铃响起的时候,我就感受到作为一名军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这或许就是我的初心”。
      
       当兵12年,陆建华于2011年转业到五角场街道。从一名军人转变为一名基层干部,如何更好地转换角色、融入到街道工作?他想到了再去中共一大会址看一看。“部队是一个大熔炉,培养了我吃苦耐劳的作风。我想,要把这些优良作风带到街道工作中去。虽然身份变了,工作职责变了,但党员的使命是相同的”。
      
       2014年,“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被列为上海市委 “一号课题”。陆建华主动请缨要求下社区, “关键时刻,党员要冲在前面”。当年12月,初到社区的陆建华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 “千头万绪”。他曾去过五角场街道的东郸小区,这是一个老旧小区,治安情况和卫生环境都不好,居民对这个初来乍到的“愣头青”不看好。陆建华就把居民的需求一一写在本子上——从安装小区探头,到设置路口指示镜,再到装修睦邻茶室,居民的满意度不断提升。2017年2月,陆建华 “换防”到如今的创智坊社区。虽然社区环境不同,但他做事的原则却丝毫未变。
      
       在“小巷总理”岗位上逐渐站稳脚跟的陆建华,又一次想到中共一大会址。2017年,他带领社区党员第三次来到中共一大会址,“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我要让更多党员牢记初心使命”。
      
       一扇“睦邻门”打开了居民们的“心墙”
      
       “当居民区书记,就是要为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谈起社区工作,让他引以为豪的,就是协助五角场街道等单位一起,在创智坊社区与国定一社区之间开了一扇“睦邻门”。
      
       站在“睦邻门”前,记者仔细观察了一下,短短5分钟,就有十余位居民通过。
      
       “‘睦邻门’的开通,让国定一社区和创智坊社区的居民都方便许多。”陆建华介绍,门未开通前,国定一社区居民需要绕路2公里、耗费20多分钟,才能赶到轨道交通10号线江湾体育场站,现在只需5分钟;住在国定一社区、在创智坊社区内企业工作的白领,也不用再绕路,跨个铁门就能上下班,十分方便。
      
       不过,要在两个居民区之间开一道门,并非易事。因为“睦邻门”两侧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社区——一边是建于2006年的开放融合、商住两用的创智坊社区,小区环境优美,公共资源丰富,还紧邻轨道交通10号线;另一边是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国定一社区,但坐拥国定路菜场、街道为老服务综合体、政立路第二小学等便民服务设施。对于开门,有部分居民很纠结:“开门后,买菜、就医、送孩子上学是方便了,但环境、安全问题会不会接踵而来?”
      
       为了打开居民心中的“心墙”,在五角场街道的牵头下,陆建华带领居委会干部,召开了由业委会、物业公司、居民群众等共同参与的“百脑汇”议事堂。“把居民都邀请过来,就具体问题一一给出解决方案,比如噪音扰民、非机动车与机动车的安全、社区绿化环境卫生、文明养宠等等,争取他们的支持”。
      
       2018年3月,“睦邻门”正式开门通行,大大方便了两个社区的居民。门开了,但后续管理工作仍不可少。创智坊社区通过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公司“三驾马车”,形成了居民管理公约等长效机制,物业也加强了每3小时一次的巡查力度。“小小的‘睦邻门’,在破除物理隔阂的同时,更促进了邻里间的融合和社区温度的提升,居民们更有获得感。”陆建华说。
      
       多元力量实现“网红街区”自我管理
      
       杨浦区大学路,一头连着高校,一头连着园区,是校区、园区、居民区相融合的开放式街区,也是上海首批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地。
      
       然而,这样一条“网红街区”,曾经也是烦恼不断。2019年以前,噪音扰民、油烟四窜、占道经营、消防隐患……大学路附近的居民投诉居高不下,政府相关部门一天开出五六十张罚单也无法根治。
      
       在了解到大学路沿街居民实际困难后,陆建华主动跨前一步,将相关情况梳理汇总上报。大学路街区自我管理委员会应运而生,它由街道职能部门牵头,依托“百脑汇”议事机制,汇聚区、街道专业部门,整合瑞安公司、物业公司、创智坊居委会、业委会、商家和居民代表等多元力量,共同做好大学路的建设管理。
      
       陆建华说,自管会架起了政府、商家、居民之间的共商共治沟通桥梁,大家坐下来面对面沟通,直面痛点不回避。通过自管会,大学路沿街商铺、居民等先后共同制定经营承诺、添置净化设备、形成《店招店牌设置导则》《准入业态负面清单》《露天吧 “实施导则”》等多项指导意见。2020年,大学路街区自我管理委员会入选首届上海社会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项目征集与推广活动十佳创新展示项目。
      
       而在去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由陆建华带领的创智坊居民区党支部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用网格党建织密社区“疫情防控安全网”,并在第一时间启动“五位一体”防控机制。此外,创智坊居民区党支部还牵头大学路各商户店铺,为抗疫志愿者送上免洗手消毒水等爱心物资和食品、设置“无人值守暖心柜”等;强化联动区域共建支部,采用软隔离方式归并出入口,120多名党员志愿者共同值守街区网红路。
      
       来到基层的这几年,陆建华每年除夕都没有回家,而是选择留守社区——“老百姓信任我,我们一起守护家园,这样的经历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