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1-04-09 第26,829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5版:视点

武汉“解封”一周年,多位上海援鄂医护重返江城——

“一切都回来了,热气腾腾的生活!”

图左为:2020年3月5日傍晚,在湖北省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医生在护送患者王欣做CT的途中停下,让住院近一个月的老人欣赏久违的日落 (甘俊超摄);图右为:今年3月24日,“看夕阳的老人”王欣在东西湖区园艺花城小区内拉小提琴(新华社记者熊琦摄)。
       ■本报记者 唐闻佳 李晨琰
      
       重回武汉,有什么感受?没想到,与记者连线时,多位上海援鄂医疗队队员不约而同地说:“堵车!”
      
       “一切都回来了,热气腾腾的生活!”昨天傍晚,正困在堵车路上的上海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在电话里兴奋地对记者说。
      
       4月8日,武汉“解封”一周年,江城正是春暖时。去年此日的零点,经历了整整76天,武汉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制措施。一年后的今天,从逐步复苏到全面花开,武汉的社会生活已经重回正轨,而在全国各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步入常态化防控阶段,人们的工作、生活,一切都在回归常态。
      
       在这个特别时刻,一群上海战“疫”者重回武汉,目睹他们曾“拼了命”守护过的英雄城市焕然重生。
      
       “大队长”重回江城,“疫情留给我们很多思考”
      
       昨天上午9点11分,双脚踏上武汉的土地,不太发微信朋友圈的陈尔真敲下一段文字发送——“武汉大城重启后,又一个春天,武汉‘解封’一周年,致敬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朋友圈显示坐标地:武汉天河国际机场。
      
       2020年1月28日,陈尔真作为上海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长,带领上海市40家医院共146名队员驰援武汉,在武汉三院投入危重患者的救治。在这个特殊时刻重返武汉,陈尔真的行程排得很满:第一天参加正在武汉举行的第三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当晚与“战友”重聚;第二天去武汉三院、同济医院等曾奋战过的医院,与同行们一起座谈。
      
       “这场疫情带来很多思考,我们需要建立更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在陈尔真所在的瑞金医院,发热门诊的升级、应急救援体系的全新布局等,见证着上海不断织细织密的公卫防控网。
      
       “时隔一年,重回武汉,感到一切熟悉又陌生。”昨天下午,上海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长、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郑军华也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了他的最新行程:与上海多位援鄂医疗队队长一起,共赴“樱花之约”。
      
       2020年除夕夜,仅用了不到3小时,来自全市52家医院、共135人的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集结完毕,拼出“上海速度”,紧急驰援武汉,此后的67个日夜,这批队员奋战在武汉金银潭医院。时隔一年再赴武汉,郑军华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路上的车多了,人多了”。这番对比,让他感慨不已:“如今,整个城市川流不息,武汉显然已完全恢复了往日生机。”
      
       这是郑军华在疫情后首次重回武汉,他计划参观武汉客厅方舱医院、金银潭医院、雷神山医院、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等上海援鄂医疗队曾战斗过的地方。这其中,最令他激动的是将与“战友”湖北省卫健委副主任、金银潭医院原院长张定宇见面。郑军华说,因为一场战“疫”,不少医护人员结下了“战友情”,这是一辈子的。
      
       “网红医生”:落日余晖照里的我,其实是每一个战“疫”者
      
       上海援鄂医疗队另一位知名度颇高的队员——“凯哥”,此次也回武汉了。
      
       2020年3月5日,在那个乍暖还寒的早春,一张落日余晖照刷屏全网、温暖了很多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刘凯,正是这张照片的主人公之一。当时,刘凯正随中山医院援鄂医疗队奋战在武大东院,在推送88岁的原武汉爱乐乐团乐手王欣老人去做CT的路上,刘凯与王欣,一起欣赏了夕阳。落日余晖下定格的医患背影,让无数人记住了这段生命相托的岁月。
      
       “老先生89岁高龄了,状态越来越好,可以自己走一段路,也可以拉更久的小提琴了。”刘凯开心地告诉记者。就在这个春天,这两位落日余晖照的主角,还“隔空”相聚樱花树下,和沪鄂两地市民共同完成一场迷你“樱”乐会。
      
       昨天下午接到记者电话时,已身在武汉的刘凯刚结束世界大健康博览会的论坛分享环节。作为演讲嘉宾,刘凯告诉大家:关于这张落日余晖照片,最让他感动的是,有一位武汉当地人后来对他说,这是他两个月来看到的第一张彩色照片。
      
       “确实,武汉人民承受了很多苦难和不安,我很高兴这张照片能给他们带去温暖和希望。”刘凯说,其实,在他所在的中山医院援鄂医疗队,除了王老先生,还有很多这样让人感动的故事。“那张落日余晖照片里的我,其实也不只是我,是每一个战斗在一线的医生、护士、志愿者;躺在那里的王老先生,其实也是每一个和新冠病毒斗争的患者。我们携手奋进,才一起度过了之前那漫漫长夜。抗疫期间,每个人都很了不起。”
      
       更多援鄂医护“隔屏祝福”,以最平凡的姿态致敬这份不平凡的成果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前往武汉的医护还带着许多无法成行者的祝福。
      
       “医生,就是要‘以己所学,救治病患’。”2020年除夕,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吴志雄作为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奔赴金银潭医院;今年1月,他又驰援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3月结束隔离重回原岗位。
      
       2020年的金银潭医院里,身为第一批援鄂医疗队第三医疗组组长的吴志雄,主管10余张重症病床。在上海医疗队进驻金银潭后,第一例对重症病人的插管,就是由瑞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陈德昌教授和吴志雄共同完成的。两人前后花了3小时,顺利完成救治任务后,浑身都湿透了。稍有些遗憾的是,吴志雄还没机会回武汉见曾经的“战友”,“希望有机会,能带着家人一起回武汉,让女儿看看爸爸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在上海援鄂医疗队中还有不少90后队员,平日在家备受呵护的“孩子”,到了抗疫一线,为患者撑起了一片天。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90后护士朱瑜君就是如此。去年,得知女儿要驰援武汉,朱瑜君的妈妈哭过、爸爸沉默过。朱瑜君说,经过武汉战“疫”,父母对自己更放心了,“不再把我当小孩看,很多事情都愿意放手让我做”。
      
       武汉“解封”一周年,身在上海的朱瑜君也迎来自己的特殊时刻。一年前,在武汉抗疫一线“火线入党”的她,今天就将转正,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她说,今后将以更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也不由感慨,“当下美好,务必珍重”。
      
       还有更多的上海援鄂医疗队队员在临床医疗工作岗位上与武汉“隔屏重逢”,以最平凡的姿态致敬这份不平凡的成果。正如张文宏医生所说,“抗疫不是目的,老百姓的安定才是目的。疫情不会终止,但我们都期盼过上正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