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1-04-05 第26,825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2版:要闻

青少年以“第一视角”说好红色故事

       ■本报记者 王嘉旖 占悦
      
       “茅丽瑛于1910年8月生于杭州,母女俩相依为命,1918年进入上海启秀女子学校,英语流利……”上海市向明初级中学内矗立着一尊雕塑,正是为了纪念女共产党员茅丽瑛。这些天,这里正进行《万民永忆女先锋——茅丽瑛烈士遇害处及母校启秀女校》视频拍摄,该视频是新一季《黄浦少年说》红色党史学习教育宣讲视频中的一集。初二学生宋玉洁面对镜头,生动讲述茅丽瑛的生平记录。
      
       这个清明节,人们祭奠革命先烈,不仅是为了继承信仰的种子、精神的谱系,更从重温红色历史中,汲取向前的力量。广大青少年们受到革命先辈的精神感召,在祭奠缅怀先烈的同时,还有更多人参与红色故事的传播。以沉浸式的“第一视角”向更多人诉说过往,传扬精神。
      
       早在去年,黄浦区启动了《黄浦少年说》第一季拍摄,聚焦32个黄浦区红色革命遗址遗迹,让73位青少年生动讲述红色历史故事。正在拍摄的第二季,将视线对准黄浦区域内100余处红色革命遗址遗迹,约有300名青少年从“被动听”转为“主动讲”,这样的传递表达方式,更能感染视频前的观众们。
      
       为了更好地拍好视频,孩子们开始搜罗各类相关史料,在保证准确的基础上,尽可能还原更丰富饱满的历史画面。从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到分享感受,宋玉洁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写下了她的理解。“历史洪流中的女英雄”“遇到困难毫不退缩”“29岁便为革命牺牲令人感动”……这既是她眼中那位女英雄的关键词,也能让她在演绎时加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黄浦少年说》系列宣讲视频拍摄总导演陈勇表示,许多烈士参加革命时与这些青少年年龄相仿。由他们来演绎历史故事,更有震撼力,也能引发更多人的共情感。他说,拍摄茅丽瑛雕像的场景时,“孩子们凝视雕像的画面里,眼神里透露出来特别的一种光亮,我想这就是希望”。演绎历史故事的过程中,青少年们也成了创作团队的一员,不仅讲述故事,更自制道具。有位学生带来了一幅茅丽瑛素描画,陈勇便在拍摄中增加了学生绘画的场景,以展现少年笔下的烈士形象。
      
       除了拍摄情景剧沉浸式讲述英烈故事,许多学校还纷纷与纪念馆合作,让青少年担当讲解员、传播好红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