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1-03-18 第26,807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9版:文艺百家

红色经典美术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创作故事

萧传玖《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南昌起义》
       ◆萧传玖《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南昌起义》,1958年
      
       这件浮雕选取了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在凌晨即将打响的历史瞬间,重点刻画了指挥员和战士们屏住呼吸、全力以赴准备投入战斗的状态。这一幕看似是静止的,但充满了发展的可能性。雕塑右边出现了三个老百姓的形象,突出的正是人民与军队的关系,当时老百姓自发给军队运送弹药,可以说也主动参与了南昌起义。人民英雄纪念碑所用的石材,来自崂山的一块巨石,原石有300多吨,如何将它完整地开采出来又不让山体受到破坏,最后还是当地一名被称为“石神”的老石工想出了办法。
      
       ◆靳之林油画《南泥湾》,1964年
      
       1940年代初,陕北的“烂泥湾”如何变成“好江南”?靳之林耗时五年创作了油画《南泥湾》,为此他深入陕北高原,跑遍南泥湾山岭写生。画幅通过俯视把近景的劳动和远景的黄土高原结合起来,总共画了二三十人,组合了生产、战斗、学习等多组场景,其中右边两位老农相互配合组装锄头镐头的细节,就来自艺术家在当地的观察。
      
       ◆程十发国画《歌唱祖国的春天》,1956年
      
       这幅画直接对应创作之时的火红年代。画面看似艺术化的信息,折射出真切的社会生活乃至时代变化。例如,从画中老爷爷手里拿着的檀板、身旁年轻人吹起的笛子,能够推测放歌的老妈妈唱的不是歌,而是流行于江南的传统说唱艺术“宣卷”。画面远景中出现了很多高压线杆,这正是当时的新事物,只不过专家认为现实中高压线杆的数量远不及画中表现的那样多。由此可见,艺术家借画面歌颂的不仅仅是自然的春天、心情的春天,更有对于工业化建设的一种向往。
      
       ◆潘鹤雕塑《开荒牛》,1983年
      
       1983年,当深圳国贸大厦以“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加快建设之时,潘鹤以开拓进取的深圳精神为题,创作了城市雕塑作品《开荒牛》。选取牛的形象为城市造像,是建设工地上正在作业的一台推土机给艺术家的灵感,那就像是一头不知疲倦在工作的牛。《开荒牛》的形象既有北方黄牛的力量感,又融合了牦牛的造型,甚至还有现代文明中“铁牛”的线条,这种兼收并蓄的造型特点,暗合了深圳这个移民城市包容的精神气质。牛身后拔起的树根,则象征着破除保守观念,解放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