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1-03-17 第26,806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3版:城事/专题

AI赋能,“老小旧”社区变慧居家园

长宁区推出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七个一百”实践行动,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

北新泾街道智慧康养服务中心爱馨苑。 本报记者 张伊辰摄
       ■本报记者周渊
      
       在无障碍智能影院和阅览室,视障人士、聋哑人也能尽情观影和享受阅读;家庭无障碍体验区内,小到智能可视采耳棒,大到可实时查看血压、心率的多功能护理床等,助力残疾人独立生活起居……沪上首个“AI+社区”长宁区北新泾街道,近日启用智慧康养服务中心“爱馨苑”。这里,不仅推出了AI赋能的各类助残服务,还设立起“助残综合服务系统线上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为社区残障人士精准画像,发现其“隐性”需求,推送精准服务。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北新泾街道发挥党建引领、科技助力进一步破解民生难题。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蒋慧芳介绍,过去,这里是一个老旧小区占比高、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医疗资源相对缺乏的居住型社区,依托AI赋能,曾经的老小旧逐步“逆袭”成为让居民安心、舒心、暖心的慧居家园。
      
       据悉,今年内,长宁区还将推出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七个一百”实践行动,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爱馨苑正是该实践行动的点位之一。
      
       线上线下融合,助残服务更精准贴心
      
       坐落在新泾五村内的爱馨苑,占地面积近2400平方米,房屋老化、设备陈旧、服务能级也无法满足居民需求。
      
       党建引领下,北新泾街道进一步发挥“AI+社区”品牌效应,推进社区数字化转型。社区干部深入基层走访调研,探索养老、助残和社区服务相结合,推出长宁区首个智慧型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爱馨苑和智慧助残综合服务管理系统。
      
       “线上线下相互发力,创新精准救助理念方式。”爱馨苑负责人董群琼介绍,这里汇集日间照料、智慧康养、辅具康复、就业扶持、慈善救助5项功能,目前已面向街道“阳光之家”学员推出农民画、珠心算、烘焙等课程,社区居民也可预约使用活动空间。
      
       智慧助残综合服务管理系统为“政策找人”提供了全新服务模式。董群琼表示,系统后台的“智慧大脑”将社区残疾人信息汇总,通过大数据分析,针对性地推送政策、事项办理信息,并可实时跟踪进度,方便助残员及时上门。
      
       推进“AI+社区”向“数治社区”发展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北新泾街道围绕生活数字化和治理数字化大力推进“AI+社区”向“数治社区”发展。将聚焦社区居民“安全、宜居、康养、社交”四大需求,实施十类应用场景30余个具体项目,例如完成老房加装电梯40部、“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15分钟生活圈”和服务综合体提升等,件件关乎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AI赋能,街道在社区治理难点问题上持续下功夫。蒋慧芳介绍,以加装电梯为例,街道将升级“加装电梯管理系统”,把加梯可行性评估、居民意愿征询、加装过程监督、运行状态查询等全过程纳入“一网统管”项目,既为基层减负,也为社区治理增能。
      
       此外,街道还将依托“社区云”,推出在线版“我的15分钟生活圈”,以“实惠圈”“活动圈”“办事圈”等模块打造社区服务综合体。“比如,统筹区域党建联建资源,计划推出一系列惠民服务,慈善超市、助餐信息等民生服务信息将在线实时发布,针对配钥匙、修鞋等民生小需求‘盲区’,街道还将汇总推出服务地图和点评功能。”蒋慧芳说。
      
       在全区层面,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七个一百”实践行动已正式启动。长宁区紧盯“老、小、旧、远”等民生难题和优化营商环境等发展重点,形成了百个“楼门口”服务项目、实施百个惠民服务项目、推动百部既有多层住宅电梯加装、建成百个社区治理示范楼道(楼宇)、推动百个社区治理微空间(楼宇)向市民开放、组织百名社区治理达人参与社区建设、精选百条社区法治问答服务社区治理等具体行动,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