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1-03-15 第26,804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3版:要闻/综合/广告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宝山区“三江驿”网格党群服务站首个站点亮相

小小党群服务站,聚力服务“大民生”

宝山区吴淞街道首个“三江驿”网格党群服务站在智慧七立方科技园挂牌亮相。
       ■本报记者 王嘉旖
      
       从困扰老人的“一餐饭”,到白领青年忧愁的“一间房”,甚至是居民们烦心的“一个停车位”,都能巧妙借助各方资源努力破解。不久前,宝山区吴淞街道“三江驿”网格党群服务站的首个站点“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站”在智慧七立方科技园挂牌。
      
       跳脱出单一站点形式,这个党群服务站集纳了城市网格中从社区、街区、园区到校区的各类资源。各方联动为站点赋能,也为破解民生难题带来新思路。譬如,对于居民和园区青年都头疼的“停车难”,该党群服务站集成资源后,制定并实施“共享错时停车”方案,“一位难求”矛盾迎刃而解。
      
       不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这一党群服务站还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比如,针对白领青年工作特性推出的“午间一小时”党课活动,一经推出便广受欢迎。
      
       根据规划,“三江驿”网格党群服务站将拥有6个站点,既涵盖百年纱厂蜕变而来的文创园区,也覆盖人群密集的居民区。其中,半岛1919站、邻享空间站、开埠广场站等站点将于今年“七一”前夕相继启用。
      
       “群众的需求在哪儿,党的服务就延伸到哪儿”
      
       为何取名“三江驿”?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取吴淞位于长江、黄浦江、蕰藻浜“三江”交汇处之意。
      
       站如其名,“三江驿”网格党群服务站的首个站点就集聚了多方资源——覆盖40余个党支部、1100多名党员。资源汇集的同时,这个刚“上新”的党群服务站也面临难题——站点覆盖范围内,既有大学科技园,也密布着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公房,不同人群各有各的困扰,如何通过一个站点做好服务?◆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我们的想法是‘做叠加’。”站点负责人王燕告诉记者,他们并非从零做起,而是将过去单一站点的优势累积放大。
      
       面向青年群体,考虑到他们正处于创业初期、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站点的二楼为他们留出了一个“上铺”青年共享社区。二人间或四人间的房间,不仅给予租房优惠,更让初闯社会的青年人仍有一种“在校”的温馨体验。这个共享社区的想法,源自智慧七立方科技园党支部曾有过的贴心举措,这就是一种“做加法”的选择。
      
       老人们充满烟火气的一日三餐也成功嵌入站点内。位于一楼的爱心助餐点,“两荤两素”15元的实惠价格,不仅吸引了许多老年人,更成为园区青年的“大食堂”。65岁以上的老人用餐还可享受八五折优惠。
      
       “群众的需求在哪儿,党的服务就延伸到哪儿。”王燕表示,“三江驿”网格党群服务站建立的初衷,就是为与城市网格更好融合,通过整合资源、优化配置,使党群服务站实现一站多功能。
      
       百年红色历史浸润生活日常点滴
      
       “三江驿”网格党群服务站不仅承揽起人们的“15分钟生活圈”,还成为红色文化、红色课堂的枢纽站,将红色历史浸润生活日常点滴。仔细剖析这些站点的选址,都颇有意味。
      
       半岛1919文创园区的前身是国棉八厂。有些上了年岁的人会记得它的过往——“吴淞大中华纱厂”。至今这里还完整保留着近百年来不同时期的厂房和建筑物。这些工业遗存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工人群众在吴淞开展革命斗争的历史。作为上海产业工人集聚之地,这里还曾涌现出一批英雄人物,如当年宝山地区最早发展的一批共产党员里,就有一位是大中华纱厂工人。
      
       在半岛1919文创园区的一幢核心楼宇内,一楼的开阔空间成了红色展览地。这间即将启用的党群服务站,不仅留存了许多当时的老照片,更通过一个个记忆犹新的革命烈士故事,将园区的历史沿革娓娓道来。
      
       开埠广场站则将设在人群密集的居民区。把党群服务站开进居民区,设计者有他们的考量——“可以让居民零距离接触红色文化”,让他们在充满烟火气的日常生活中也能触摸到历史气息。
      
       “三江驿”网格党群服务站里一个个流动的红色空间,能让党员群众更好地在现场学习中切身感受百年大党的艰辛历程、巨大变化和辉煌成就,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