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1-02-09 第26,770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9版:文汇智库

教师流动,是岗位“位移”更是思想“迁移”

       ■苏军
      
       思想的“流动”,就是保持正确的教育观,并能与时代、社会的发展进程和趋势走向保持“流向”;就是坚持先进的职业观,并能与教育规律和认知规律的遵循常态保持“流量”;就是坚持科学的效益观,并能与现代信息技术和工具驾驭保持“流通”。
      
       近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市中小学教师人事管理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在“流动”上颇有建树:每位教师10年内须有规定的流动记录;新评特级校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不低于20%左右的人员流动到乡村学校或初中强校工程实验学校支教3年。
      
       教师流动,并不是新鲜事,但用文件做出政策规定,成为一个刚性要求,尚属首次,这显示了上海对发展优质均衡教育的扶持力度,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的坚定决心,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大承诺。教师的制度化流动、跨校际走动、配置性活动,不仅刚性地融化了教师岗位的“冰封状态”,也深层次地搅动了教育的“一池活水”,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如果说,每位教师10年内须有流动,是对教师在更大地域内实现专业发展的一种挑战和机遇,那么新评特级校长、特级教师的3年流动,则是对更快地实现优质均衡教育的一种举措和支撑。
      
       不过,倘若从更高、更深、更宽的视角着眼,教师“流动”的确不是一种事务性的工作安排,而是一个值得多方试解的“方程式”,并不简单。政策的最终产能,还需要内涵的深度开掘;规定的刚性落实,还需要质性的准确把握。因为,教师流动,不仅是岗位“位移”,更是思想“迁移”。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建立在思想先进、观念更新、意识自觉的基础上的“流动”,也许是实现教师真正流动进而产生作用的必备前提和必要条件。
      
       流动,不仅是时空的概念,而且是价值的判断。流动的思想,或许比流动的岗位更有流之向、动之活的寻味。教师,是一个鲜活的职业,永远需要用与时俱进的观念、每每延伸的学识、事事蕴含的美感用来充实、丰富不断延展的教育旅程;从教书匠到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角色定位,决定了教师在形态、生态和心态上要具有“流动”的活力、引力和魅力。
      
       其一,思想要“流动”。思想,是教书育人的主旨灵魂,也是站稳岗位的定海神针。思想,决定着教育的行为,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思想的“流动”,就是保持正确的教育观,并能与时代、社会的发展进程和趋势走向保持“流向”;就是坚持先进的职业观,并能与教育规律和认知规律的遵循常态保持“流量”;就是坚持科学的效益观,并能与现代信息技术和工具驾驭保持“流通”。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就能为“流动”打下最好的思想基础,铸上最佳的精神品质,留下最强的资源财富。事实上,如果没有思想的“流动”,即使岗位流动也可能是人到心不到,华而不实。
      
       其二,观念要“流动”。观念,往往影响着价值判断,也影响着行为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授有着观念的影子,观念的更新和认知,对教师的正确执教有着正能量的作用。如今,知识生产和知识传授,已从学校到社会的单向流动变为社会向学校的逆向流动,甚至还有多层面、多层级、多渠道的多向流动。观念的“流动”,就在于搭准时代发展的脉搏,为完成“顺流而上”;就在于瞄准技术进步的前沿,为完美“上流而升”;就在于认准教育提升的方向,为完善“识流而行”。其实,没有观念的“流动”,即便是岗位流动很可能是走形式而已。
      
       其三,意识的“流动”。近日,在市教委、市艺教委、市科艺中心举办的“高雅艺术润校园——上海市中小学校长艺术素养提升研修班”上,出现了动人的一幕,60多位校长在上海大剧院总经理带领下,走上一般情形下不能站上的演出大舞台,亲身感受面向观众的“一瞬间”,一位校长说:“这是从未有过的待遇,是用演员的视角感受,给我的视觉冲击和美感体验是巨大的,美育也要有‘观众’视角。”这样的“流动”催化了一种意识的萌生。意识的“流动”,就是自觉去感受以前没有经历的东西,为丰富“看流观潮”;就是自动去学习全新或未知的东西,为丰裕“视流择道”;就是自习去体验未曾进入的领域,为丰厚“察流循律”。
      
       现在,沪上中小学的教师流动制度性地翻开了第一页,可喜可贺,任重道远。作为一种经历、历练和历程,让“流动”成为学校优质教育的“活水”,成为资源配置优化的“泉水”,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溪水”,在“流动”的思想的线条上划出最耀眼的一道道光芒,这才是教师“流动”的贡献所在,也是政策“流程”的价值所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