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1-01-27 第26,757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6版:上海两会/特别报道

打造扎实“数字底座”,构建社区治理“数字全景图”——

一个老社区的数字化新生存

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上海)复旦大学研究中心内实时监测沪上各商圈的消费数据。本报记者 叶辰亮 摄 制图:李洁
       ■本报记者 顾一琼
      
       纯老户家庭,居民区党支部委员,楼组长,小区平安志愿者,也是社区优抚对象……
      
       这是临汾路380弄1号楼某户张老先生拥有的“标签”。
      
       当然,这些只是一部分,还有更多有现实意义的“个性化标签”,便于社区基层干部随时察觉老人是否有异常状况,也便于家庭医生随时监测老人的血糖血压控制。
      
       不只张老先生,在静安区临汾路街道,近8万居民都在 “云端”拥有着由各类标签所集纳描摹出的个人精准画像。而这些画像全部集纳于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社区大数据平台,在确保数据及隐私安全的前提下,依靠强大算力释放出社区治理与服务的高效能。
      
       从物理空间维度看,临汾路街道绝对算是“矮个子”,全域范围内遍布着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公房,没有高端的现代化商品房,也少有高挑的商务楼。近年来,临汾路街道抢抓先机,率先在“云端”布局,持续探索社区治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如今,聚焦上海大力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战略机遇,又架构起 “民情日志”大数据系统,为社区3.4万栋房屋、近8万人口建立了扎实的“数字底座”,并在此基础上沉淀“一网通办” “一网统管”以及区、街道13个业务子系统数据,使多源数据在一个页面“并流”交互,构建起社区治理的“数字全景图”。
      
       海量数据带来的不仅是信息,街道在千万级数据存量基础上又开发了“一网统管·数字驾驶舱”算法分析工具,运用数据碰撞发现关联,推动社区治理向更高阶的智能化演进。目前已在群体画像、社会动员、点位选址、工作分析、服务找人、风险预警、应急救援、疫情防控8个领域17个场景拓展应用。
      
       一个老社区,就此实现了数字化的新生存。
      
       居民说,数字化是温度与便利
      
       居民倪阿姨去年底查出患有重疾,不愿给别人添麻烦的她,谁也没告诉。令她没想到的是,居委会干部通过大数据排摸出了她的困难,这两天及时送上关心,这让倪阿姨感觉心里暖暖的。
      
       临近春节,临汾路街道运用“数字驾驶舱”平台,找到了类似于倪阿姨这样确实存在实际困难却没声张的“沉默的少数”,共36人。街道党员干部结合春节前的帮困慰问,真正把服务做在了居民开口之前。
      
       “数字驾驶舱”还能将工作做在问题发生之前。这几天,家住汾西路的独居老人黄老伯去了女儿家居住,很快他女儿就接到汾西路261弄党总支书记施菊丽的电话。原来,施菊丽接到了“一网统管”的自动派单,提示黄老伯家超过24小时未有用水数据,居委会干部立即上门查看。了解到黄老伯只是短暂外出,没有意外,系统及时将该房屋状态调整为“空关”。由于接驳了智能水表,平台能在第一时间捕捉到异常并自发启动数字预警,“一网统管”派单督促居委会干部上门了解,并上传处置情况,构成治理闭环,更体现出数字化带来的温度。
      
       当下,正逢基层“两委”换届,因为年龄、健康等原因,阳曲路760弄7个支部要调整6人、闻喜路251弄居民区5名委员中有4人不再担任下届委员。谁来接班,这是个现实问题。
      
       居民区党总支在“数字驾驶舱”精准画像算法的支撑下,筛选出与原委员队伍特征高度相似的人群,再叠加政治面貌、对公共事务支持度、社会参与活跃度、志愿服务热衷度等标签化信息,很快就精准锁定并动员出一批年富力强、乐于奉献的候选人。
      
       社区干部说,数字化是赋能与减负
      
       这个扎实的“数字底座”,还切实帮助基层干部“减负增能”——通过数据共享、数据赋能、数据跑腿,基层实现了“减报表、减跑动、减会议”,基层干部可以把“手上忙”节省出来的时间,充分用到“脚上忙”,用于走家串户了解情况、解决困难。
      
       社区治理的数字化转型,也推动着基层社会动员方式的变革。比如,平台开设“时间银行”系统,记录志愿者服务时间,并自动换算成积分进入个人账户,志愿者用一部手机就可以兑换公益服务或者礼品,目前“时间银行”已有3000多名志愿者存入百万小时服务时间。
      
       “未来,我们还将寻找更多有影响力的场景,开发更多实战管用、基层爱用、群众受用的应用系统,夯实数字底座,实现精准施策和科学治理。”临汾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厉蕾这样说。
      
       当数据能充分说明事件的现在时、进行时、完成时和将来时,那么社区干部要做的就是:第一时间响应,在对的时间发力在对的节点。
      
       近期,临汾路街道新增老房加装电梯98台,这一速度是去年同期的数倍。“数字驾驶舱”的赋能正是其间的“魔法之手”——通过拆解成功加梯楼栋的数据密码,设立一个个精细化标签,将楼内居民从收入水平、社区活跃度、享受公共服务情况等多个维度提炼形成数据模型画布,再将这一模型倒推至全社区,从而精准挖掘、识别出那些最接近这一模型、即最有可能成功加梯的“潜在楼栋”。
      
       在此基础上,社区干部深入一线,高效发动居民自治共治,协商加梯方案,精准发力,让这些被算力推荐出来的潜在楼栋相继成功加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