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1-01-14 第26,744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2版:要闻

黄浦 小剧场地标“茉莉花”年内再绽放

茉莉花剧场效果图。 (上海建工一建集团供图) 制图:冯晓瑜
       ■本报记者 史博臻
      
       “茉莉花剧场在哪里?”
      
       对不少市民来说,这座地处人民广场商圈、偏居北海路的小剧场确实感到陌生。然而,四十多年前光景就大不相同了。1978年在此首演话剧《于无声处》,曾在全国引发强烈反响。该剧前后演出一个月,吸引6万人次观看。“茉莉花”也随之成为一代人心目中的小剧场地标。
      
       地标归地标,说到底,毕竟是属于老上海的记忆。在前一轮剧场高潮退却后,“茉莉花”曾历经几次改造,但随着设施老化、环境陈旧,渐渐湮没在周边同样老旧的里弄街巷中了。
      
       近年来,上海一些老建筑被纷纷挖潜,成为新的文化市场热点,其承载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成为城市瑰宝。于是,一场场围绕老建筑展开的城市更新顺势而为。去年3月,茉莉花剧场启动改建。借助原汁原味的修缮,在改善视听条件的同时,这座老建筑也有望在保留历史人文底色的同时获得新生。近日,“茉莉花”如期达成第一个重要关键节点——全面完成结构封顶,整体建设任务有望在今年年中完工。
      
       茉莉花剧场是一幢钢筋混凝土建筑,场内呈扇形,共三层,总高14.3米,占地面积1082平方米,建筑面积2254平方米,是市中心最小的剧场。
      
       2019年4月28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示茉莉花剧场改造工程设计方案,并特别指出,在改造中“维持原建筑外轮廓和建筑高度不变”;去年初,项目取得施工许可,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的前提下,于3月18日开工建设。
      
       从效果图看,茉莉花剧场焕然续写文化神韵:入口处,金属纹路变幻千般,颇有“曲线悠游处,光影照花筑”之感,仿佛斜斜幽姿探空而来;走廊上,上海标志性石库门墙面映入眼帘,一幅幅老照片让人重温旧时光;剧场内,主舞台以茉莉花为造型,底色的沉稳静默,与轻灵烂漫的花朵默契观照,美好的试听享受就此悄然漾开。
      
       据施工方上海建工一建集团介绍,工程主要围绕改造加固展开,包括修复老化、损坏的构件,增加抗震措施。此外,建筑平面布局的局部调整、立面修缮,以及屋面、室内装饰翻新也是本次改建的重要内容。得益于市总工会的支持,项目团队收集到不少宝贵史料,有助于全面掌握建筑的前世今生,深刻理解历史文化脉络。
      
       改造过程中,项目团队牢牢把握两个原则:一个是承古,妥善保存原有建筑的历史元素,呈现好其所富有的人文底蕴和文化内涵;另一个是传今,提升 “美”的附加值,完善功能性,增强剧场的使用体验和场馆的有效开发利用,再次激活上海观众对这个剧场的新记忆。
      
       茉莉花剧场的前身是1923年2月开业的申江大戏院。彼时,上海电影业日趋繁荣,电影院为了吸引观众,大多修建得美观新潮。“茉莉花”恰逢其时,好剧热映、高光不断。其放映的中国第一部伦理片《孤儿救祖记》创下当时最高票房纪录。从此,申江大戏院成为上海影院史上第一家“国片之宫”。到了1936年,该院改为影戏兼营,一出《杨乃武与小白菜》轰动上海滩,剧场门口“客满”招牌可以数月不摘。时至1972年,剧场归属市总工会,改名“上海市工人文化宫影剧场”,主要由各业余艺术团演出,后又更名为 “茉莉花剧场”。“茉莉花”最近一次更新改造是在2012年,由打造《妈妈咪呀》《猫》等经典音乐剧中文版的亚洲联创接手,改成音乐剧《寻找初恋》驻场演出剧院。
      
       如今,“茉莉花”又将馨香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