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0-12-04 第26,703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2版:要闻

关爱残障人士,需要更多地站在受助者的角度,给予适度得体的帮助和爱

比起毛茸茸的熊爪,更有爱的是那堵墙

在“熊爪咖啡”店,从墙上洞口伸出的熊爪与顾客亲昵互动。 周俊超摄
       ■本报见习记者 王宛艺∣周辰
      
       汪阿姨和楼阿姨久居永康路,对各路网红店早已见怪不怪。听闻这家墙上凿有洞口的“熊爪咖啡”店,对残障人士特别友好,楼阿姨当即一拍姐妹的肩膀,表示要支持一把:“走起,请你喝咖啡!”
      
       市二中学高一学生虞乐放学打开手机,妈妈在微信里甩来“墙洞熊爪”的暖心图片,并附言 “给你妈捎一杯回来”。他火速叫上同学们浩浩荡荡来排队买咖啡:“冬日里看到这样的暖心新闻,大家都会被这种美好所打动,力所能及去帮助他们。”
      
       曾在世界各地巡演《千手观音》的舞者于滋娇,本身就是一位听障人士,与同伴们结束汇报演出后,没有急着回家,而是相约一起来这家咖啡店喝咖啡,与熊爪握个手。从来不愿过这个节日的她,第一次感受到了被善待的美好。
      
       昨天,国际残疾人日。形形色色的人们不约而同来到永康路上这家 “熊爪咖啡”。人们来此释放善意,表达支持,也在无意间学会了一种更高层级的人性化关怀思维与方式——站在受助者的角度,给予适度、得体的帮助和爱。
      
       释放暖意的一堵墙,也顾及听障咖啡师的体面
      
       沿街水泥墙上破开的一个不规则形状的洞口,是这家咖啡店与外界沟通的唯一窗口。
      
       即便这样,小小洞口没能挡住浓浓暖意的释放——洞口由内而外投射出一束温暖的灯光,时不时伸出一只毛茸茸的熊爪,与顾客亲昵互动:握握手、比个心,遇上小朋友和残疾人还会送上一朵娇艳欲滴的玫瑰。顷刻,爪子又“害羞”地缩回去,再出来时已经托着一杯暖暖的咖啡,过路人直呼“暖心又可爱”。
      
       这堵墙的背后,30平方米不到的小店更是故事满满、温情满满、创意满满:原来,小店本身就是个公益创业项目,聘请了数位听障咖啡师,为顾客调制咖啡。
      
       创始人之一王海青告诉记者,开店的初衷源自于对咖啡的爱好,“洞口”的创意则来自于国外的一家小酒吧,开着一扇小窗,调酒师从不与顾客见面,酒杯从小窗递出。后来才知道,小窗后的调酒师因故面部灼伤,不敢直接面对顾客,这扇窗成了他与外界自在交流的最合适距离。“残障人士也可以体面地从事服务业,关键是要给他们营造一个安全适度的心理空间、物理空间。”受此启发,创始人们希望能帮助更多残障人士体面就业,这一想法得到了市残疾人联合会的支持, “洞口咖啡”就此诞生。
      
       店内特意采用了非交互模式,墙上挂着饮品单二维码,顾客可以自助扫描下单。
      
       也因此,一堵墙除了熊爪的创意,传递咖啡、玫瑰这些温暖意象的温情,更是为在墙后工作的残障人士营造出一个舒适、自在的工作区域。
      
       站在残障人士的角度营造一种平等感
      
       现实社会中,类似于咖啡馆这样人流较多的公共社交场所,聘用残障人士来工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专业心理治疗师解海霞说,出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残障人士对于社交空间和距离有着更为敏感、特殊的需求。常人过于热情、亲昵的举动,有时反而会逾越他们的心理舒适区。所以,关爱残障人士,不只是满足于我们自身的付出意愿,更多需要站在他们的角度来顾及、尊重这样一种感受。一种更高层级的人性化关怀——恰恰从这面墙体现而出。
      
       既要尊重他们的特殊性,更要营造一种平等感。王海青说,为了让残障咖啡师们在日常工作中更有获得感,咖啡店里大家相处过程中不会刻意凸显对他们的特别关照,让他们融入一种平常的工作环境,“我们说的话都会通过讯飞投影在屏幕上,沟通不存在障碍。心情好的时候大家还会打视频电话,每个人都在镜头前手舞足蹈”。
      
       店长盈盈是一名听障咖啡师,却也是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职业大赛咖啡冲调项目一等奖得主。她用手语说道: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自己上岗后,越来越多的听障人士也赶来应聘,大胆追逐职业梦想,这家小店的故事不仅温暖人更激励人,告诉大家任何人都可以圆梦!
      
       目前,店内还有两位90后咖啡师,“咖啡梦”点亮了这家小小的咖啡店。王海青透露,咖啡店将继续招募残障人士,也有扩店打算,让更多残障人士有体面就业、平等就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