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0-11-10 第26,679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2版:要闻

高水准的城市建设、精细化的城市管理赢得海内外赞誉

浦东探索超大城市“治理样板”

近日,在浦东陆家嘴环岛周围,“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大型立体花坛的配套景观布置一新,为陆家嘴环路增添了喜庆祥和的氛围。 本报记者 袁婧摄
       ■本报记者 祝越
      
       36个街镇、1358个居村委会、3179个小区、3880个村组。30年回首,浦东新区不仅依靠高增长速度、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更依靠高水准的城市建设、精细化的城市管理赢得海内外的赞誉,5万多名基层干部和工作人员的努力,为浦东探索打造我国超大城市的“治理样板”夯实了基础。
      
       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
      
       大数据,正从一个新技术名词,逐步转化为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对于超大城市的治理探索,浦东新区依靠科技革新,“两张网”相互依存,更相互赋能——他们使各级部门从“管理者”转向“服务者”,聚焦解决问题的实效性;跳出各自为战的“小视野”,形成协同联动的“大格局”。
      
       在一家社区医院拍的片子,转诊其他医院还需要重拍吗?浦东的答案是:不需要。浦东新区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处处长徐瑾伦介绍,市民在浦东社区医院拍的医疗影像片可以实时“上云”,医生可以实时调度“云资源”。即使是半年以上的影像数据,15秒内也能上线,传输到医生的数据库内。
      
       2018年7月,浦东新区开启智慧浦东、信用浦东建设的战略思考,组建成立浦东新区大数据中心,充分发挥统筹全区政务服务、政府监管和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的“中军帐”,引领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技术迭代创新的“实验场”,支撑新区智慧城市建设运行数字底座的“动力源”的作用。
      
       徐瑾伦说,从垃圾分类到街面治理,城市运作的每一次脉搏跳动,都从末端神经收录到一颗超级“大脑”中,实现“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
      
       在浦东城运中心,“城市大脑”经历2018年的1.0版、2019年的2.0版,今年迎来了3.0版的全面升级,以智能化为突破口,通过打造更精细、更完善、更科学、更智慧、更高效的“一张网”,使城市治理变得更加精细。
      
       目前,浦东已构建起“1+39+1370”三级管理运行体系,即1个“城市大脑”日常管理区平台+39个街镇城运分平台+1370个居村联勤联动微平台,实现不同管理层级无缝衔接。区城运中心作为中枢,指挥顺畅、处置及时;街镇城运分中心实行24小时值守,随时实现区与街镇两级联动,协同处置各类事务;村居工作站实行白天在岗、夜间在线,将工作触角延伸到城市治理第一线和最前沿。
      
       “垂直社区”里的“居委会”“楼事会”
      
       去年10月,上海中心大厦物业方因无法处理楼内累积的废弃灯管等垃圾,十分焦虑。按照本市新规,这些垃圾无法通过餐厨清运垃圾车一并清运,而陆家嘴中心区是大中型货运车限行区域。
      
       此时,物业方负责人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向上海中心大厦“楼事会”求助。“楼事会”人员先联系上海电子废弃物交投中心有限公司,随后又协调交警部门对车辆通行予以支持,及时解决了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大厦等重点楼宇电子废弃物的清运难题。
      
       一栋楼就是一个“垂直社区”,如何在这种新型社区中搞好“邻里关系”,让党建引领工作开展?上海自贸区陆家嘴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宇祥表示,陆家嘴的探索,是在“垂直社区”里建立“居委会”,将“楼事会”作为楼宇党建新模式,大幅拓宽楼宇党建的覆盖面,让党建网络撒得更开、铺得更深。
      
       30年来,陆家嘴从烂泥渡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楼宇党建从1.0版的“建组织”、2.0版的“送服务”,到当下3.0版的“强功能”,这既是浦东开发开放的缩影,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集中展示。
      
       “陆家嘴金融城有党员7万余名,分布在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社区和各类新经济、新社会组织。其中,陆家嘴综合党委下辖368个‘两新’党组织,共有9406名党员,主要集中在1.7平方公里‘小陆家嘴’地区的60幢商办楼宇内。”张宇祥表示,陆家嘴是楼宇党建的发轫地,也是创新发展的新高地,下一步,将在浦东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征程中,积极探索楼宇党建的新方法、新路径、新模式,努力交出“时代之问”新答卷。
      
       15分钟:公共服务触手可得
      
       以居民的家为圆心,步行或骑行15分钟,小孩上学、老人养老、体育健身和买菜购物等生活服务统统搞定。浦东新区提出打造“社会事业15分钟服务圈”升级版,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各种公共服务在老百姓慢行15分钟的距离内触手可得,是“15分钟服务圈”建设的初衷。
      
       在周浦镇姚渔港的水岸步道上,每天都有许多人在散步、跳舞。曾几何时,这里是镇党委书记吕东胜的一块心病。
      
       周浦镇是一个人口导入区,目前常住人口近28万。其中,周欣社区是近10年来在田野上快速建成的大型居住社区,居民每天对衣食住行都有大量需求,按照规划,社区会有一些标配的公共服务设施,但这仅仅满足了最基本的需求。除此之外,居民还有很多个性化、特殊的需求希望能够在家门口获得回应。
      
       姚渔港全长2.9公里,两岸12个小区居民傍水而居,大家对健身活动设施的需求非常强烈。项目改造前,河道两岸空间环境单一、较差,防汛通道原路与市政桥梁缺少台阶,无法贯通。当地政府细心聆听了居民的建议和需求,召开人大代表座谈会,明确各部门职责,开启了改造工程。如今这里已成为功能齐全、配套完善、景观优美、富有文化特色的滨水休闲廊道,周边居民可观、可赏、可游、可动。
      
       同时,政府部门也在积极挖掘居民自我服务的能力。吕东胜告诉记者,位于周欣社区的中金海棠湾是一个居民结构非常年轻的社区,核心家庭有大量的少年儿童。孩子放学回家,如果父母很忙就没人看管。为此,居民自治成立了小雏鹰青少年服务中心,努力打造家门口青少年之家。
      
       2017年5月起,浦东新区开始建设“家门口”服务体系,在居村提供党群服务、政务服务、生活服务、文化服务等七大类基本服务,让百姓“生活小事不出居村、教育服务就在身边”。吕东胜说,“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实施三年来,创新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为居民自治共治提供了重要支撑,也成为党组织联系居民群众的重要枢纽,为居民协商议事、合作做事搭建平台,居民们从中得到了实惠、尝到了“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