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人之名》中,三兄妹分别来自三个不完整的家庭,但从小一起长大,相处融洽。这种人物关系模式可谓开启了国产家庭剧的一股清流。 图为《以家人之名》剧照
舒敏 潘佳谋
由湖南卫视播出的家庭剧《以家人之名》一度成为“爆款”,巅峰时豆瓣评分高达8.6分,一时好评如潮。这是近几年来同类型作品中少见的。但最终,这部最高时收视率破3的作品仅以7.0分收官,高开低走。在人们为其献上一声叹息之余,似乎也应该以此为例,对于未来家庭剧的创作方向有更多的思考。
“非典型”家庭拓展家庭剧的空间
家庭剧是国产剧中的一个重要类型,也诞生了不少优秀作品。2014年央视一套播出的《父母爱情》堪称这一类型的巅峰之作,去年那部讨论教育话题的《小欢喜》也颇为成功,最终在豆瓣拿到8.4分的成绩。不难看出,曾经家庭剧的创作者把重心放在对上一辈人特殊爱情模式、婆媳关系等的刻画,而如今更多的关于原生家庭、子女教育等问题的探讨逐渐成为创作关注的热点。
一般来说,传统意义上“家庭”就代表着一种不容割舍的血缘关系,而《以家人之名》最大的创新之处,首先是在人物关系上,创作者大胆尝试了国产剧里十分罕见的概念:非血缘定义的“家庭”。剧中,三兄妹分别来自三个不完整的家庭,尽管缺少血缘关系这种纽带,但大家从小一起长大,相处融洽,由此甚至引发观众去思考——亲情和血缘是否是统一的。这种人物关系模式可谓开启了国产家庭剧的一股清流,李尖尖和两个哥哥三小无猜的亲情集中在无血缘关系的家人之间,亲情的表现形式更加纯粹,这样的美好治愈了很多人,也契合了该剧“青春成长治愈剧”的精准定位。
其次是在艺术形式上,创作者很大胆地在时长上进行调整,既不是一味注水拉长,也没有一刀切地砍短,而是从最短20多分钟到最长近50分钟,根据每集情节强度的变化,相应地对每集时间作出调整,这种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可圈可点。
再次,在关乎一部剧成败的人物塑造上,该剧也很好地完成了任务。主要人物性格鲜明,同时又有多侧面。李尖尖、凌霄、贺子秋三兄妹虽然一起长大,但性格迥异,这与三兄妹的成长环境密切相关,这是符合逻辑的。比如,凌霄存在妹妹死去的心理阴影,加上母亲的问题,导致心思重、沉默寡言;而李尖尖虽缺失母爱,但被父亲保护得很好,又有两个哥哥照顾,无忧无虑,性格开朗,大大咧咧;两个“家长”中,李海潮像母亲,凌和平则更像父亲,整个家庭分工明确。就是因为这样的人物塑造,让这一家每个人虽然存在人生上的缺陷,却能够互相在一起“抱团取暖”,并且过得很幸福,进而强化了治愈的效果。
对市场的过分迎合,限制了作品的独创性
但是,这部剧仅保持五集的高水准后口碑“一路下探”,其根本原因在于,创作者终究还是没能走出一般家庭剧的俗套。
首先,创作者在主题把握上犹豫不定。剧集开始的治愈与安慰,很快被凌霄、贺子秋面临原生家庭与现有家庭之间的两难抉择而打断,最终两人还是向血缘妥协,这个特殊家庭被拆散。从冲突设计上这是可以的,但故事的刻意,除了情节落入俗套外,还让剧集的主题、风格、调性都变得平庸起来,从而造成强烈的割裂感。如果说,这种对于强情节路线的选择,是创作者在艺术表达与市场需求之间的某种取舍,那么,剧中所谓“欠我一个哥哥”设定与“伪兄妹”爱情这两大在网络热度发酵的话题,就已经陷入某种对年轻女性观众的刻意迎合了。面对生活中的压力,不少年轻女性希望有一个像剧中男主那样疼爱自己的哥哥,这本也无可厚非,但“两个哥哥同时爱上妹妹”的狗血爱情,严重影响到作品的主题表达以及创作者的审美品格,多数观众 “弃剧”与此密切相关。事实上国产剧早就被诟病 “拍什么都要谈恋爱”,那么《以家人之名》无疑给我们的创作者提了醒,“戏不够情来凑”的老办法已经过时了。家庭剧也可以有一定的超越性,也即是纯粹性。看多了狗血剧情和多角恋爱,我想观众更愿意迎来一部更纯粹、更专注的家庭剧,在荧幕上看到真正的家庭生活现实,那些苦乐哀愁以及背后所反映的深层次问题。
另外,《以家人之名》还暴露了长期以来国产家庭剧人物塑造上的最大短板:中老年女性形象(多数情况下是母亲/婆婆的身份)的扁平化现象。这似乎已困扰我们的家庭剧好多年。剧中,齐明月与唐灿的母亲,个顶个地尖酸刻薄,都是打着“为子女好”的名义挑事生非的狠主儿。争议最大的,是凌霄的母亲陈婷。这样一个人物几乎不能让观众产生丝毫共情。但深入思考就会发现,上述这些中老年女性无一不是“被拯救”的对象,哪怕是陈婷,最终以自杀这样决然的方式来强行“洗白”,反倒更加暴露出编剧的进退失据。一方面,电视剧作为长篇叙事艺术,需要类型化突出的人物,便于观众辨认以及进入情境;另一方面,创作者也意识到把所有过错都归罪于女性/母亲并不是最佳的选择。导致到了大结局,如网友所说所有的“恶人”都被洗白,迎来了合家欢结局,似乎又回到了前几集的温馨与和谐。其实,这恰恰还是创作者在主题表达上的犹疑,以及对于中老年女性形象认识的粗浅造成的。而母亲形象扁平化的背后,也间接影响到了凌和平这样的父亲形象。因为女性沦为工具人,那么父亲的性格丰富性亦被大大冲淡。这样的问题,值得今后家庭剧的创作者们深思。
无论如何,《以家人之名》成功地对“家庭”这一概念进行了全新的阐释与理解,这无疑是一种深入而另辟蹊径的思考。可以说,它为今后的家庭剧创作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方法论。它的高开低走,也再次告诉我们,观众终究还是期许在家庭剧中得到真善美的熏陶,尽管《以家人之名》的创新探索有些虎头蛇尾,但显然“非传统家庭”关系模式的设计将会越来越常见。但如果对标类似韩剧《请回答1988》、日本电影《小偷家族》等这样的优秀作品,不难发现,该剧依然存在着巨大的问题。的确,该剧在播出之初令观众眼前一亮,颇有中国版《请回答1988》的观感。但类似《以家人之名》这样的国产家庭剧,往往缺失一种对人性描摹的深度,由于创作者对市场的过分迎合,导致无论情节设计抑或是细节处理,都缺少一种独创性,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以家人之名》最终还是没有超越平庸,但毕竟虽败犹荣。对广大创作者来说,家庭剧仍需努力!
(作者分别为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