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展出的篆刻作品。 本报记者 张伊辰摄
本报讯(见习记者吴金娇)篆刻作为极具东方意蕴的传统艺术,于方寸天地间容纳万千气象,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来自上海市“篆刻进校园”试点校的75方篆刻作品在中共四大纪念馆亮相,“铁笔丹心——上海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五周年篆刻作品展”也随之揭幕。
展出的75方篆刻作品的作者覆盖大中小各学段,不乏师生作品同台展览。篆刻本身就有金石之美,而且与历史密切相关,又直溯汉字渊源,这些作品取材自抗战英雄诗歌等,传递了中华儿女在抗日战争中众志成城、保家卫国的坚定信仰,纪念爱国先烈毋忘国耻、抗战到底的豪迈气概。
本次展览也是华东师范大学创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的重要举措之一,篆刻专业的研究生精心创作了45件作品,寓意“1945年抗战胜利”。董汉泽是华东师大篆刻专业的研二学生,他的鸟虫篆作品《气壮山河》也在参展之列。他告诉记者,为了呈现最佳效果,书法系师生一个月前就开始策划展览,准备的过程不仅是对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也是一次爱国精神的洗礼。
此次展览由上海市艺术教育委员会和上海市书法家协会指导,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书法教育委员会、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上海市艺教委篆刻专业组、虹口区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主办。本次展览将持续到9月中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