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0-08-01 第26,578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5版:要闻

潜心创作,以优质内容回馈时代与人民;打开视野,在流媒体、互联网端探索更多可能

上海国际电影节,看见中国电影人危中寻机的努力

       ■本报首席记者 王彦
      
       “中国影视之夜”日前在上海国际传媒港举行,用“佳作推荐人+优秀影视作品”的形式推介新片。导演陆川在给亚新奖官方入选片《荞麦疯长》的推荐词中这样说:“在特殊的时期能够看到大家在为中国影视全心全意添砖加瓦,看到这么多风格迥异、与时俱进的好作品,内心非常激动。”
      
       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以来,金爵论坛、大师班、“中国影视之夜”等重要活动悉数在“云端”播出。严守防疫红线的前提下,每场活动看似参与者至多50人,可实际惠及的,是网络上所有关心中国影视产业的人。
      
       当佳片新作一一亮相,当现实题材创作被反复形容为“一片丰沃土壤”,当越来越多影视人拥抱互联网,上海国际电影节看见的,是中国影视人危中寻机的曙光。
      
       影视复工复业,疫情防控常态化是最大前提
      
       严,是所有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参与者的共同体感。
      
       对于主办方,严控线下人数,是电影节“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办节前提:每场活动的总人数严控在50人以内,观影上座率严控在30%以内,能“上云”的活动尽量减少线下交流。对于影院方,把防疫工作落实做细,是从服务出发,为电影节守好防疫关:严格检查口罩、体温、随申码,严格执行每天两次消杀、每场做好清洁工作。正如大光明电影院负责人斯俊所说:“复工复业的局面来之不易,对于防疫工作,我们做得再细也不为过。”
      
       在首日的金爵开幕论坛上,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影业总裁李捷也提到,疫情防控常态化是影视行业复工复业的大前提。以观影购票为例,按疫情防控的要求,他们在淘票票平台提前做好产品开发,包括设置隔排隔座售票的功能等。与此同时,阿里也研发了线上制片系统,“保证片方在疫情期间也能‘无接触’地开工”。
      
       潜心“修炼内功”,用创作回馈时代与人民
      
       作为疫情在全球持续扩散后第一个在线下举办的电影节,应对疫情带来的变化,无疑是最受关注的议题之一。在不同的场合,人们不约而同提到“修炼内功”,讲好中国故事。
      
       “自从进入市场化,中国电影从全年票房不足亿元大踏步前进到2019年的640多亿元。尤其高歌猛进的阶段,很少有机会慢下来安静思考。”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傅若清说,疫情在倒逼中国电影人尤其是曾经浮躁过的从业者,沉下心来。
      
       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也透露了相似观点。疫情期间,腾讯影业在六大文化产品系列的思路下,进行内容布局,推进了包括建党百年献礼片《1921》在内的多个优质内容项目。同时,他们也对创作队伍进行了扩容升级,“希望吸纳更多有能力、有梦想的优秀人才,投入自主创作”。
      
       浮躁的资本褪去,真正的好内容会被看见。“中国影视之夜”上,主办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用“佳作推荐”的方式告诉从业者,什么样的内容才能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抗疫题材时代报告剧《在一起》快速反映时代、艺术地记录时代精神;电视剧《棋魂》和国漫作品《百妖谱》中,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是最具魅力的核心主张;电影《急先锋》《荞麦疯长》《温暖的抱抱》,分别从现实生活的不同剖面切入,观察人、感悟生活、记录平凡英雄;压轴登场的电视剧《我的西南联大》则复刻了一群了不起的年轻人,他们将热血青春融入家国同构的梦想,这番情怀不仅使历史中的他们从风雨中走上救亡图存之路,也关照着当代青年承担使命,争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导演、编剧文牧野的话道出了创作者的集体心声:“现实题材是一片土壤,类型是长在上面的花朵。土壤越肥沃,导演的功力越强,花朵就越美丽。面对我们生活的土地,它的不平静、它的激荡变化,需要导演和编剧努力捕捉,并诚实、庄重地面对它。”
      
       流媒体、互联网端,蕴藏着电影更多可能
      
       疫情正在改变电影生态。世界范围内,许多传统影视企业纷纷成立流媒体部门,一些新兴的流媒体企业也在行业内显示出越发可观的话语权。当上海国际电影节与多个新媒体平台合作,推出云展映、云论坛、云发布等举措,越来越多人已达成共识:线上与线下并非此消彼长的关系,流媒体、互联网端其实蕴藏着电影更多可能。
      
       程武以电影的发展流变举例。“1895年电影诞生以来,这个产业因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内容生产和内容传播的进步,已经历几次冲击。但每次冲击都孕育着新的机会,反而促进了电影产业通过提升内容创作、视听效果,实现了一次升级。”
      
       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建议,能否允许一部分取得发行放映许可证的电影先上网播出,“有些影片在院线‘一日游’,但不代表观众没有需求,将适合线上观看的电影转网发行,找到属于它们的观众,是我们未来需要思考和开拓的方向。”
      
       李捷从做增量的角度提出,线上对于电影宣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此次影院复工,《第一次的离别》在无法进行大规模线下推广的前提下,在淘宝直播做云上发布会,效果极佳。在他看来,真正能够赢得用户的,是善用科技手段把线上线下融合在一起。他还认为,网络电影会与院线电影形成良性循环,网络电影会迫使院线制作成本进一步下降,而院线片在剧作、故事、演员上的高水准,也会成为网络电影不断接近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