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0-07-15 第26,561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1版:要闻

补齐“爱的教育”中缺失的一块,是引导“饭圈”变得理性的重要一课

经各类选秀节目出道的流量明星,往往是粉丝“爱之切”最集中的对象。 图/视觉中国
       ■本报首席记者 王彦
      
       想就某部明星出演的文艺作品发表批评意见,可能会被其粉丝私信“劝删”或被曲解为“黑子”;点开一个文化娱乐的话题想看看网友的多种见解,可能会发现评论区被千篇一律的推荐词“砌墙”式覆盖。类似遭遇粉丝“无脑捧”或“暴力黑”的经历,许多人并不陌生。
      
       随着近两年文娱产业发展,偶像市场源源不断地投放新人,爆款影视作品也带火了一拨拨流量小生与小花,“饭圈”扩容的同时,粉丝欲对明星本人及其作品在网上的评论掌握主动权的“控评”现象愈演愈烈。以占领评论前排、点赞好评、举报恶评等一系列程式化操作为主,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一众具有社交功能的流量平台上,都能看见粉丝操控评论的痕迹。若其间夹杂职业黑粉、营销号等为博流量而“煽风点火”,引发网络骂战,亦有可能。
      
       在专家看来,此类行为本质上是在所谓“爱”的名义下靠人海战术打赢数据战,企图以“流量”湮没“流量”。要为网络理性声音拨云见日,需要在评价体系和教育体系等多个层面同时努力,以营造彼此尊重、“人人相善其群”的氛围。
      
       破解“闭眼夸”和“无脑黑”,网络文艺评论需要健全复合性评价体系
      
       如今的影视创作者常有困惑,为什么网络打分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特别是在流量明星主演的作品中,分数虚高、评论两极分化等情形时有发生。“饭圈”出于个人好恶所进行的 “闭眼夸”或 “无脑黑”,不仅毫无营养,还会遮蔽真知灼见,影响文艺评论的公允性。
      
       为什么网络文艺评论会出现大面积“粉丝操控”的非理性“灾区”?文化学者何天平分析,近年来崛起的流量明星,尤以选秀节目出道者为众。由于娱乐市场缺乏足够的唱跳舞台、打歌平台,这些以唱跳为专长的偶像很少有展示舞台魅力的机会。为了维持热度,上综艺或转型影视演员,成了他们普遍的选择。可相比高人气,他们既不具备经过雕琢的演技,也通常没有值得称道的作品背书,由此很难在更大的市场服众。正因为此,爱护心切的“饭圈”瞄准了一众流量平台,急于以人海战术抬高自家偶像作品的评分。同时,相关发行营销团队也看中了这些关联着口碑转化率的大众分享阵地。◆下转第五版(上接第一版)粉丝“控评”,营销方“控场”,几方合围下,评论自然时有失真。
      
       专家指出,开放的互联网时代,文艺作品的评论是个复合型体系,既包括学者专家型的专业意见,也容得下普通观众分享真情实感,关键在于多维度考察。
      
       而建立健全复合型的评价体系,需要技术手段参与完善评价的模型。比如,根据过往评分的数量来推断用户的阅片量,以此调整其打分权重等。何天平认为,当算法、大数据已融入生活的各个层面,一个更为智慧的网络文艺评价体系,也完全有方法纠偏乃至重建。
      
       扣准粉丝易被营销号利用的痛点,补齐“爱的教育”中缺失的一块
      
       近几年,随着流行文化产业在国内极速发展,不仅各大互联网视频平台纷纷入局选秀类综艺,一些演艺经纪公司也将目光瞄准了偶像产业。每年都有新偶像出道,每年都有新公司分食市场,直接导致流量明星的阵营步入了高速迭代期。面对偶像的“生命周期”可能变短、竞争环境更为激烈,“事业粉”坐不住了。
      
       “事业粉”,顾名思义是为明星的事业操心又努力的粉丝。2019年一份调查显示,在娱乐明星的粉丝中,有43.9%的人自诩为“事业粉”。很多时候,利益驱使下的营销号和“职黑”,正是利用了普通粉丝对偶像事业“过度操心”的心态,刻意挑拨不同的粉丝群体互相攀比、一争高下,加剧网络评论中粉丝的对立情绪。
      
       对此,有学者认为,在敦促平台方清理、整改营销号之余,家庭、学校、社会各层面也要扣准青少年粉丝易被营销号利用的痛点,进行引导。有研究青少年心理学的专家坦言:“青少年有着被看到、被认可的需求,有和更多人链接的追求,这些都是成长中自然而然的。追星的过程,有时候能让他们获得情感上的链接,也让他们的观点被关注。除了在追星中得到需求上的满足,我们还能为他们提供哪些途径?”
      
       我们看到,青少年对偶像的爱与一些父母对孩子的爱颇为相似:因为我爱你,所以我希望你成为我希望的样子,我要帮你扫清身边的一切障碍。在这种有失偏颇的“爱”的名义下,粉丝往往忽略了,每个人都需对自己负责,明星事业的第一责任人应当并只能是其本人。这种“爱”一旦掉进营销号的陷阱,许多看起来疯狂的追星行为就有了行动起点。
      
       由此可见,补齐“爱的教育”中缺失的一块,是引导“饭圈”变得理性的重要一课。正如一位教育界的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如果青少年从小没有学会什么是正确的关爱,不理解喜欢一个人的边界在哪里,那么当他们把爱意投入到追星中时,便只有冲动,理性、节制、尊重等等都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