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0-03-30 第26,454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1版:要闻

“相互理解,让在防护服里坚持了8个小时的我,又挺了挺腰”

       ■本报记者 何易
      
       “口罩后面一位稚气未脱的孩子,从欧洲辗转了四座机场飞行30多小时,回国入境又经过近5小时,才走到我面前递上健康申明卡。当我审核完,把健康申明卡和护照还给他时,透过模糊的面屏,能看到他略微舒展的疲惫样子。”几十个小时的辛苦飞行,对于疫情传播的种种担心,对一个孩子来说真的不容易。
      
       “让你久等了。”
      
       “你工作很长时间了吧,也辛苦你了。”
      
       3月26日中午12点,在岗位上值守了24小时的海关流调岗增援关员——上海海关商检处调研员周辉在回备勤点的车上,用颤巍的手写下一线增援第20天的感想:“相互理解,让在防护服里坚持了近8个小时的我,又挺了挺腰。”
      
       找到采访周辉的时间并不容易。昨天晚上7点,航班空隙,终于有了采访周辉的一点点时间。他告诉记者,从早上9点到采访前,他一直在做流调工作,现在有些航班空隙,大家才能互相换班吃饭。交谈没几句,广播里又开始呼叫一个航班,开始放客进入流调区域,周辉连忙起身,再次洗消,急急忙忙套上防护服,奔去岗位了。记者在机场见到太多这样的身影,他们认真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防控默默奉献着,不说累,不说苦,只说“必须的”,只说“值得”。
      
       “叔叔,我头疼,我向你申报,我是不是应该被提前带离……”在泰国飞往上海的航班上,听到一位留学生的呼唤,支援值机登临检疫的关员——海关总署税收征管局(上海)参数管理处处长哈捷,立即快步走了过去。哈捷曾经在机场口岸负责旅检工作,在得知一线需要支援时,他第一时间申请来到登临检疫岗位。
      
       这位从加拿大回来的留学生小何今年17岁,在经历了36小时的转机、等待再转机后,终于搭乘泰国航空班机回到了上海。在这极其辛苦的路途中,他全程穿防护服,戴着口罩和护目镜,飞机落地浦东机场,看到最近在朋友圈、视频新闻一直出现的“大白”,他顿时湿了眼眶,第一时间鼓起勇气举手向哈捷申报自己的情况。 ◆下转第五版(上接第一版)在转机时小何就发现自己头疼、恶心,他一直惴惴不安,怕自己已得病,为不感染别人,不敢和别人交流、不敢和别人接触,一路上也不吃不喝,垫着“尿不湿”,完全自我隔离在防护服里。
      
       “温度正常,也没有和确诊病例接触过,为什么会有症状呢?”经验丰富的哈捷仔细地开始观察起小何,发现小男孩头上青筋爆出,满头大汗,护目镜里满是水雾也没有去动一下。“你把护目镜拿下来。”取下护目镜后,小何顿时觉得舒服了,太阳穴旁还有深深的勒痕,“叔叔,我不疼了。”小何很了解上海的闭环管理,知晓务必诚实申报。他知道出关后会被集中隔离,所以早就和家人说好不用接机,等隔离结束自行回家。“孩子,你辛苦了,你是好样的!”在送小何去分流区再次复检、确认后,哈捷为他竖起了大拇指。
      
       “最近入境回国的大部分都是留学生模样,还有少部分旅居国外短期工作、交流的年轻人,我们在登临检疫时看到的都是充满信任的目光,每次询问和测温后,他们都会轻声地说谢谢。”
      
       截至目前,在上海口岸严防输入“最前线”,上海海关的工作人员全力扑在空港一线,24小时不间断运作,为了把好疫情“关口”,守住“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