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从本周开始,沪上高校纷纷启动线上教学。在“云课堂”里,师生们见“屏”如面,这里的课堂教学氛围格外热烈。结合疫情防控,讲好中国故事,非常时期开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新模式。同舟共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无论是在前方英勇奋战的广大医务人员,还是闷在家里战斗的广大人民,战“疫”过程的很多鲜活场景,都是思政育人的最佳养料
■本报记者 樊丽萍
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从本周开始,沪上高校纷纷启动线上教学。校园、操场、教室还是空旷的,但在“云课堂”里,师生们见“屏”如面,这里的课堂教学氛围格外热烈——
“同学们,请发表一下你的战‘疫’感想。”3月3日,上海大学,在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奚建群主讲的“形势与政策”课上,通过在线语音与文字互动,身在五湖四海的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这节课上,奚建群特别邀请一些目前正在重点地区的学生,讲讲自己周边的战“疫”进展,让大家清晰感受到在这场战“疫”进程中的中国速度、中国力量和中国实践。在上海理工大学,3月2日上午,一堂非常时期的“战‘疫’公开课”上,学校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教授张大伟分享了学校各学科老师在战“疫”科研攻关中的最新进展。“唯有认真学习、增强专业技能,才能在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挺身而出、建功立业。”
……
结合疫情防控,讲好中国故事,非常时期开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新模式。沪上各级学校积极构建的“云上思政”大格局,正在催生“辅导员点对点,思政课教学面对面,心理关怀心贴心”的全新育人生态。
坚持疫情防控和教书育人两手抓
“马思琪在甘肃报到”“邓勤在重庆报到”“徐梦琪在新疆报到”……这是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云班会”的现场。2月24日至28日,在学校开始在线教学的前夕,孟宪承书院9个专业近2000名同学,在祖国的东西南北,共同参与了这场主题为“同心战疫,同上一堂云班会”的思政教育课。
依托网络,如何提升思政育人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华东师大孟宪承书院党委副书记万姗姗说,全体导师和辅导员都参与了“云班会”的集体备课,同时,书院聘任的学生导师、兼职班主任等也悉数加入。“抓住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做好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必须要形成育人合力。”此次疫情发生后,通过“云端”和每一位大学生建立起直接联系,把关爱第一时间传递出去,在各大高校,辅导员队伍迅速行动,成为战“疫”领域的重要力量。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沈炜说,医护人员在一线治病救人是打仗,教师在后方教书育人也是打仗,我们要坚持疫情防控和教书育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基于疫情防控需要,线上教育活动成为首选。“守护你我 爱满天下”上海高校师生主题网络文化原创作品征集等线上教育活动的举办,有效引导大学生用诗歌、散文、摄影和朗诵作品等表达抗疫必胜的信心。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学生工作团队及时开展对本科、硕士、博士的信息排摸工作,确保详细掌握全系所有学生的情况,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顾虑。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辅导员宋晓东在微信订阅号上推送“小宋老师的幸福课”系列文章,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赢得了不少学生的转发、点赞。
以战“疫”先进典型为教案,打造“硬核”思政课
同舟共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无论是在前方英勇奋战的广大医务人员,还是闷在家里战斗的广大人民,战“疫”过程的很多鲜活场景,都是思政育人的最佳养料。
3月1日,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的5万多名上海交大师生在“云端”相聚,以网络直播的方式共上第一课,上海交通大学师生展开热烈讨论。第一课开讲当晚,相关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榜,阅读量达1.3亿。上海交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施索华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忘我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为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是对新时代中国精神最好的诠释。
在上海财经大学在线教学“第一课”上,校党委书记许涛深情地告诉学生们:亲历过这场战“疫”的每一个人,都会对“与祖国同命运,与时代共奋进”这句话有更加深刻的体会。“爱国主义是具体而鲜活的,要把疫情防控作为践初心担使命、弘扬爱国奉献精神的主战场。”在同济大学春季学期“第一课”上,校党委书记方守恩向学生们讲述了在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共渡难关之时,同济人用实际行动践行“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同济精神的动人瞬间。
让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上海市教委迅速行动,通过汇聚全市优质资源,打造市级示范课程,及时将防疫抗疫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作为教学案例融入思政课教学。
同时,按照“同一学段、同一课表、同一授课教师”原则,市教委组织全市思政课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双名工程成员、教研员和市、区骨干教师开展中小学思政课录播授课,确保覆盖全体中小学生。
由市教委牵头打造的“在战疫中成长”中小学德育公开课,经由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传播,引导全市142.9万中小学生珍爱生命、坚守责任,激发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