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0-02-17 第26,412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8版:环球

飞机精确洒药、“以虫治虫”、大数据预警……

人类防治蝗灾手段愈发先进与智能

       ■本报记者 刘畅 吴姝
      
       沙漠蝗虫属于突发性、迁飞性和毁灭性害虫,起源于非洲,是近千年来引发非洲乃至全球蝗灾的头号害虫。20世纪以来,沙漠蝗虫有5次大暴发,波及30至40个国家和地区。本世纪初,沙漠蝗虫再次暴发成灾,对西非、北非等地造成严重影响。
      
       由于受到长久的袭扰,人类社会不断摸索防治蝗灾的有效措施,目前已经从体制、方法和技术上探索出一系列应对机制。
      
       近几十年蝗灾频率持续下降
      
       上一次全球蝗灾发生在2003年至2005年。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各国抗击此次蝗虫入侵的费用超过了4亿美元,灾害直接造成的农作物损失高达25亿美元。
      
       2003年秋季,在毛里塔尼亚、马里、尼日尔和苏丹这4个国家,沙漠蝗虫数量开始增加。此后不久,大面积罕见降雨发生在塞内加尔、摩洛哥等地。这样的天气为沙漠蝗虫的繁殖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2004年上半年,蝗虫数量激增,蝗虫大军开始向北进入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境内。到了2004年夏天,巨大数量的蝗虫从西北非进入西非的萨赫勒地区。2004年11月,埃及北部、约旦和以色列出现了50年来从未一见的蝗虫云。其中,位于摩洛哥上空的一片巨大蝗虫云,它长达230千米,宽140米,至少由6900万只沙漠蝗虫组成。
      
       2004年冬天,西北非的干燥低温,减缓了蝗虫的繁殖,这场灾难最终在2005年初得以缓解。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近几十年来,蝗灾发生的频率持续下降。在20世纪,全球共发生过5次重大的蝗虫危机,3次分别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40年代和50年代,最后一次达到“灾难”规模的蝗灾发生在1987年至1989年。
      
       粮农组织设协调机制指导“治蝗”
      
       早在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就专门成立了“蝗虫及迁飞害虫紧急行动小组”,通过国际协调机制指导非洲蝗灾的防治工作。目前,从塞内加尔到印度,已有数十个国家设立了蝗虫检测机构,联合国粮农组织每年还制定“蝗虫应急防治预案”,并组织召开特别会议,讨论应对举措。一旦发生蝗灾,该组织要求所有受灾国家必须在48小时内完成调查,并开启防治工作。
      
       粮农组织还特别设立“灭蝗紧急行动中心”施加紧急援助,这项紧急援助的一项重大职责是筹措防治资金,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本就经济不富裕的非洲和部分中东国家“治蝗”解了燃眉之急。
      
       除了国际协调的体制保障,在治蝗方法上,各国近年来也都探索不断,主要方法有:
      
       化学防治。化学农药防治是在蝗灾大暴发时必须采取的措施,主要农药包括杀螟松、马拉硫磷、锐劲特和仿生农药(昆虫生长调节剂),目前非洲很多国家都在寻找仿生农药来代替广谱化学农药。有研究认为,未来仿生农药将是一个主流方向。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近几年来发展最快的防治技术。针对非洲蝗虫,主要运用采集蝗虫信息素如促成熟信息素、群居信息素等来破坏蝗虫的群集行为,以阻止其群集起飞和迁飞。此外,针对北美和中美洲的一些草原蝗虫,生物学家还采用蝗虫的病原微生物加以防治,如蝗虫微孢子虫等寄生物就被看作治蝗生物产品来长期使用。
      
       生态防治。生态防治是治理蝗灾的根本性措施。其主要方法是通过整改土地、提高植被覆盖来切断蝗虫食物链,创造不利于蝗虫栖息、繁殖,而有利于蝗虫天敌繁殖的良性生态环境,从而达到控害目标。不过这一防治方法实施成本过高,难度也相对较大。
      
       在更加微观的层面,施药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在促进蝗灾防治工作。在施药方式上,各国探索出了不同的路径。如在蝗灾较为严重的澳大利亚和哈萨克斯坦,均采用阻隔带式喷药方式,而非地毯式全覆盖施药;在英国,科学家研究出了微生物制剂喷施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作业效率和杀虫的针对程度。此外,毒饵防治也是一项主要的施药措施,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飘移,保护生态环境,也更为经济。
      
       在信息技术方面,GPS等现代技术加持飞机施药的方法更有效地促进了精准施药,美国和加拿大等国都采用了卫星遥感照片结合GPS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气象数据等对蝗灾的发生地点、面积等进行预测,也有效地提高治理蝗灾的水平。“大数据”也在很久之前就被运用到治蝗实践当中。据悉,中国农业大学曾研制出蝗灾防治的智慧决策辅助系统,通过对“蝗区”的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形成了行之有效的预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