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0-01-21 第26,385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10版:人文聚焦

始于90年前的欧游,刘海粟带回又带去了什么

◆刘海粟油画作品《威士敏斯达落日》。 (均刘海粟美术馆供图)
       ■本报首席记者 范昕
      
       日前,“游艺·开荒——刘海粟欧游九十周年纪念展”于刘海粟美术馆揭幕,以丰富的史料、作品诠释和回望了1929年至1931年,刘海粟受当时教育部之命赴欧洲游学考察这段艺术史上重要的拓荒之旅。人们从中能够看到,刘海粟欧游究竟带回了什么,怎样在形式、观念等方方面面为中国美术注入新的生气;又带去了什么,如何改变世界对于中国美术的认知。
      
       此次展览为刘海粟美术馆成立25周年纪念特展之一。这一系列特展还包括“沧海一粟,壮丽一生——刘海粟文献展”“十上黄山绝顶人——馆藏刘海粟黄山精品研究展”。
      
       带回直观体现西方绘画风格的作品,也带回西方艺术的引介与品评
      
       刘海粟的欧洲之行,身兼使命,考察欧洲美术教育和推动中西艺术交流与互动。
      
       从上海驶出的船一抵达马赛,第二天刘海粟便迫不及待地参观了卢森堡、卢佛尔两个博物馆。到了巴黎,他便投入如饥似渴的学习中,上午学习法语和到博物馆临摹,下午到格朗休米亚画院选修人体和速写课。
      
       此次展览集中呈现的两部分画作中,即可看到这样的学习热忱。其中一部分,是当年刘海粟在各大博物馆以1∶1比例临摹的一批西方经典名画,如临德拉克洛瓦《但丁小舟》、伦勃朗《沐浴的拔士巴》、米勒《拾穗》、柯罗《珍珠少女》、塞尚《蓝色花瓶》;另一部分,则是当年刘海粟以西方绘画技法活学活用画下的一批欧洲风景油画,如《巴黎圣母院夕照》《巴黎圣母院河畔》《比利时鲁汶圣彼得教堂》《塞纳河之桥》《玫瑰村》。仅第一次欧游两年多时间内,刘海粟总共临摹、创作了300多幅作品。这些作品大多被他带回中国,1932年汇聚于上海举办的“刘海粟欧游作品展览会”上,备受关注。
      
       欧游归来,刘海粟除了带回直观体现西方绘画风格的作品,还带回了对于西方艺术的引介与品评。例如,他编了世界名画集,包括《梵高》《雷诺阿》《马蒂斯》《莫奈》等分册,1936年2月出版;他也撰写了《梵高的热情》《欧游素描·罗马巡礼》《现代艺术》《十七八世纪的裸体美术》等一系列文章,发表在各种杂志上,把从古典到现代的西方艺术分门别类介绍到中国。
      
       将中国现代美术带到欧洲,并促成相关作品大规模入藏国外博物馆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欧游期间刘海粟也把中国现代美术带到了西方。
      
       第一次欧游时,刘海粟创作于1922年的油画《北京前门》以及创作于1930年的油画《秋葵》都曾入选法国秋季沙龙,与一众欧洲当红艺术家的作品同台竞技,这两幅作品此次都呈现在观众眼前。当时,他对欧洲艺坛的认知颇为感慨,例如欧洲人只知中国古代艺术而不知中国现代美术,把日本浮世绘之后的近现代作品等同于东方艺术。这直接促成刘海粟萌生将中国现代画展带到欧洲的愿望。
      
       1933年至1935年的第二次欧游,刘海粟就是因为全权负责中德两国政府联合举办的“中国现代美术展览会”而至。展览共将三百余件中国现代美术作品带到欧洲,近一年半时间里,先后于柏林、汉堡、杜塞尔多夫、阿姆斯特丹、海牙、日内瓦、伯尔尼、伦敦和布拉格等地举办,累计观展人次约60万,并促成了一次最大规模的国外博物馆入藏中国现代绘画。其间,刘海粟精力充沛,日程满满,在汉堡美术院讲《中国画家之思想要素》、在杜塞尔多夫美术院讲《中国画与诗书》、在荷兰讲《中国画之精神要素》、在伯尔尼瑞京美术大厦讲《中国绘画六法论》等等。此次现身的欧洲媒体对“中国现代美术展览会”的报道以及刘海粟在各国讲学、示范中国画的照片等文献,都让人们得以窥见当年展览的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