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0-01-18 第26,382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2版:上海两会特别报道

政协大会发言摘编

       ■致公党上海市委张文明:
      
       “一网统管”加速提升城市之治
      
       城市管理的“一网统管”不应是政府部门行政模块传统意义上的信息化和简单应用的智能化,而是用“大数据思维”实现政府管理从传统的“经验决策”转向“智慧决策”。
      
       建议充分发挥城市精细化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作用,成立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的数据资源,由大数据中心来汇聚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相关数据形成数据湖,针对治理对象人、物、事,分别建立社会治理、城市运维、政务管理的专用主题数据库。加强对数据使用的规范管理,防止个人数据泄露现象发生。
      
       “一网统管”是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系统工作。按照从“小网”到“大网”最后“全网”的构想进行整体设计,探索形成精细化管理的“上海模式”。可以选择“平时”最基础、最重要、最关注、最频发的领域先行用平台调度管理,如基础设施、交通、安全、环保、自然资源等,并兼顾应急指挥和处置。
      
       ■浦东新区政协主席、党组书记姬兆亮:
      
       探索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上海标准
      
       “15分钟服务圈”就是改变以往单纯以设施为中心布局公共服务资源的方式,以群众最迫切需要的教育、卫生、养老、文化和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资源的可及、可达性作为配置要求,形成标准,以标准化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布局和一体化发展。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关键要解决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顺不顺”。“顺不顺”不仅指规划上“有没有空间”,也指财税政策支持“到不到位”、设施建设有没有通道路径、建设成本是不是合适等。上海要探索政策系统集成,着力向规划要发展空间,向财税政策要支持力度,在资源整合上打通路径,在建设成本上科学可控,增强各部门政策的协同与合力。
      
       建议全市参照“15分钟服务圈”的浦东标准,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上海标准,并引领形成国家标准。对照标准,建立任务清单,形成行动方案,有效解决公共服务不平衡的突出矛盾。
      
       ■农工党上海市委姚捷:
      
       让商业健康险助力提升健康服务品质
      
       “三难”使保险公司参与度低,首先是缺少医疗、健康行业数据,使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定价难;部分医院医疗服务欠规范、高价耗材使用多、特需专家门诊定价不一致及理赔争端等现象,使医疗费用支出管控难;多数公立医院与保险公司在收费方面没有对接,使医疗费用直接结算难。目前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还不能真正发挥出对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作用。
      
       建议结合上海健康保险大数据服务平台应用,建立商业保险行业与社保、卫生行业的信息共享机制;尽快推进实施国家医疗保障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方案,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与费用标准。
      
       在政策制定方面,上海可以出台更具吸引力和操作性的税优政策,结合上海市健康保险交易平台建设,推进医保个人账户资金自愿购买商业健康保险,或医保基金中的统筹资金购买商业健康保险。
      
       ■市政协委员苏香玫:
      
       发挥两地比较优势,深化沪澳合作
      
       面向未来,沪澳两地合作空间广阔,希望能进一步发挥上海与澳门各自的比较优势,聚焦科技、金融等领域,通过“沪澳合作会议机制”,积极发挥沪澳经济文化发展协会作用,共同谱写沪澳交流合作的新篇章。
      
       上海和澳门可发挥各自创新资源优势,共同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通过上海自贸区和澳门自由港的对接,形成一批原创性科研成果,突破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技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双方可以加强金融领域的合作,研究支持澳门建设人民币计价结算的证券市场,使澳门成为重要的离岸人民币交易中心,并加强沪澳两地交易市场的互联互通,在助力人民币国际化的同时,助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可持续发展。
      
       ■民进上海市委范秀敏:
      
       破“减负”难题,做教育改革先行者
      
       比起单纯课业减负,我们更呼唤减去学生、家长、学校心理之“负”,面向未来,以公平为基,激发学习内生动力,重塑全社会的成才观。
      
       建议在基础教育阶段从三方面入手改革。第一,办好每所“家门口的学校”。基础教育阶段,优质均衡是必然追求。第二,变革教育教学方式。从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灌输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培养;要发挥好校外培训机构正能量,禁止培训机构纯文化课授课资格。第三,重塑社会成才观。“适合的就是最好的”,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建议上海先行先试,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和社会评价体系上,营造有利于各行各业人才成长的土壤。社会普遍认同“行行建功、处处立业”是“减负”的终极解决方案。
      
       ■上海市妇联翁文磊:
      
       出台完善家庭养育支持政策
      
       在全面鼓励生育“二孩”的政策背景下,建议出台与上海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家庭养育支持政策,通过制度安排和公共服务实现对家庭养育等责任承担的支持和协助,提升家庭养育意愿和养育能力。
      
       建议继续坚持以普惠性、公益性、托幼一体为主导,整合资源,加大为三岁以下幼儿提供社区托育供给。借鉴国外经验,将产假和配偶陪护假合并为可由夫妻双方共享的家庭育儿假,建议家庭育儿假延长至半年,即182天。以“家庭”为单位提高保障水平,加大减税力度,增设家庭基本养育保险,以保险形式补充对养育子女家庭的经济补贴,减轻育儿负担。
      
       ■市政协委员许剑民:
      
       有效整治损坏公房承重结构行为
      
       损坏房屋承重结构行为始终是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领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不仅危及建筑物内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公共安全,更易恶化邻里关系,激化社区矛盾,破坏社会和谐。该违法行为造成后期修复施工难度大,又极大耗费行政成本和司法成本。
      
       建议从城市公共安全的角度加快立法,确保居民人身财产安全。从法律层面授予公房管理人上门执法权。对于仍不予配合,或继续严重损害房屋承重结构的,公房管理人可代表公房所有权人通过诉讼方式解决。通过从公房管理层面破题,为下一步扩大治理范围提供经验。
      
       一旦发现破坏承重结构行为,行政部门要及时作出认定,对行为人的责任作出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可移交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同时根据装修施工单位是否明知等实际情况,将其作为共同被告,并承担连带责任。建议将此类行为纳入个人征信系统。
      
       ■闵行区政协主席、党组书记祝学军:
      
       要树立城乡建筑风貌塑造与统筹理念
      
       我们城市的定位和实力,应当也完全可以继承上海有个性、有品位、有流派的建筑风格,通过建筑艺术予以体现。
      
       上海要树立城乡建筑风貌塑造与统筹的理念。希望新城开发、城市更新甚至微更新,都能根植建筑设计审美理念,重视建筑设计风貌的定位和整体把握。让我们的新建建筑,能传承好中国传统建筑一以贯之的典雅、柔和、深刻的内涵美,树起“新海派”或“新江南”建筑的风貌标杆,衬托上海的城市品质和韵味。
      
       针对建筑外观审核管理缺失或随意性、差异性都比较大的现状,可以制定建筑形态审核管理规范,建立评审机制,明确主管部门权责。既对大型居住区、街坊以及学校、医院、图书馆等的建筑形态加强评审管控,也要避免只讲技术没有艺术,尤其要把形态风貌作为公共建筑的审核基础条件。(本报记者 唐玮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