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选择 logo

2020-01-15 第26,379号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newspaper
第2版:上海两会特别报道

政协委员为啥对自行车较起真来

市政协昨天举行委员与市民网上交流活动,图为马驰(左二)、姬兆亮(左四)等委员与网民互动交流。 本报记者 叶辰亮摄
       唐玮婕
      
       如果不是在两会现场和市政协委员马驰面对面交流,你可能很难想象他对“自行车”这件事的较真劲儿。
      
       “我们要重新思考非机动车的行驶权,给骑行者一份应有的尊严。”在昨天第一场市政协委员与市民网上交流活动中,当被问及如何解决停车难、非机动车整治等超大城市治理“痛点”问题时,马驰反复强调了这样一个观点:要引导市民绿色出行,“只有全社会都遵守各行其道的基本原则,我们的社会交通才会走上良性道路。”他这次还和其他委员一起提交了一份提案《关于在上海建设自行车专用道(城区)及自行车高速公路(郊区)的建议》。
      
       “自行车”乍看上去已经不算一个新鲜的话题了,怎么会让政协委员如此关注?马驰认为,这是上海交通“治”堵不能不考虑的方向;城市交通是社会治理的重要问题,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已成为世界各国大城市一个无法绕开的难题。
      
       站在城市治理的高度,抓住民生关切,于细微处见真章——打开今年政协委员的提案库,这样一股“细微”之风扑面而来。
      
       “老小旧远”不仅是一个网红热词,其背后还蕴含着深厚的民生情怀。针对市民关切的“婴幼儿托育”,有政协委员建议,细化托育机构设置标准,优化准入门槛,上海不仅需要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管,周末“喘息”托管、微小园、家庭互助园等多种形式也可以纳入进来;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是申城市民踊跃践行的“新时尚”,有政协委员建议,从一个细节处——外卖抓起,对包装材料减量化、资源化作出约束性规定,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在外卖中加收垃圾处理费,让商家、平台、消费者为外卖垃圾回收处理埋单……
      
       对于上海来说,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直接决定着城市的安全发展、运行效率和核心竞争力。这座超大型城市需要具备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高水平治理能力,用精准高效的手段解决城市治理痛点,让老百姓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城市归根结底是人民的城市。城市规划、建设和治理,要把以人为本作为立足点和出发点。找准服务群众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提升“城市之治”,上海还得练好绣花功夫,在细微处见成效。